以赏识为笔,绘就问题学生成长新篇
作者:俞美娣 日期:
2025-04-07 点击:
次
以赏识为笔,绘就问题学生成长新篇
宜兴市洑东小学 俞美娣
【摘 要】在校园中,问题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引起教育者更多的关注。本文聚焦赏识教育在问题学生转化中的应用,阐述其理论基础,剖析问题学生的特点及成因,从充满爱心赢得信任、把握契机抓住闪光点、借助集体力量树立自信心、家校合力齐抓共管四个方面提出实施策略,旨在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提供有益参考,助力他们在赏识的阳光下实现自我成长。
【关键词】问题学生;赏识教育;家校合力
一、引言
在校园的多彩画卷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被贴上 “问题学生” 的标签,他们如同蒙尘的珍珠,在学习与生活的轨道上偏离常规,成为教育征程中极具挑战的存在。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部分,班主任工作在管理和转化问题学生方面显得格外重要。赏识教育,这一充满温度与智慧的教育理念,宛如一道明亮的曙光,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开辟了新的路径。它以积极的视角重新审视问题学生,挖掘他们身上被忽视的闪光点,激发内在潜力,促使他们在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深入探索赏识教育在管理问题学生方面的应用,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石
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是鼓励与肯定,基础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它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都值得被欣赏与尊重。在教育实践中,赏识教育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的优点和点滴进步,通过真诚的赞美、积极的鼓励,在学生内心种下自信的种子,激发他们主动追求进步的内在动力,进而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以及品德的塑造,迈向全面发展的成长之路。
三、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路径
(一)倾注爱心,搭建信任桥梁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能够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发生积极的改变。在与问题学生相处时,班主任应该如温暖的春风般,用广博而无私的爱去包容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类似家庭的温馨;怀着真挚的期盼,引领他们找到前进的路途;用细致的指导,协助他们清除心中的阴影。
在我班里,曾有个学生,她以懒惰闻名于整个班级。家庭作业常常不做,课堂作业也只是敷衍了事,每次仅完成十分之一就当作完成任务。起初,我只是不断地催促她完成作业,但无论我如何苦口婆心,她都默不作声,依旧我行我素。这种情况使我陷入了思考,难道要就此放弃她吗?我不愿意看到她在问题学生的路上越走越远。于是,我便留心注视她的举动。我发现,每次我布置作业时,她都会认真地将作业内容记在摘记本上,可到了第二天检查作业时,她却总是没有完成。这一矛盾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意识到,她的内心深处或许有着想要完成作业的愿望,但一定存在某些阻碍因素。为了深入了解她,我向周围的同学打听情况,这才知道她的父母早已离异,父亲每天送她上学,而她有时还会谎称身体不舒服不来上学,这些表现背后隐藏着深深的自卑感。
得知这些情况后,我开始主动创造机会,努力接近她,希望发展成朋友关系。为了帮助她树立自尊心,我与她的家人沟通,希望他们能在精神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在学校里,我安排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我摆摆本子、擦擦讲桌,让她感受到自己对班级是有价值的。我还安排她发作业本、协助学习委员收作业本,并有意组织女同学和她一起玩耍,帮助她融入集体。当她出现错误时,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单独和她交流,以温和的方式指出问题,让她感受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
我多次对她进行自尊自爱的教育,让她明白只有自己在各方面努力做好,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在我的持续努力下,她逐渐恢复了自信,坏习惯也慢慢改变,作业基本能够按时完成,在期中考试中还取得了 70 分的成绩。这个案例充分证明,班主任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要像医生精准把脉一样,深入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将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内心信念,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
(二)捕捉契机,点亮闪光点
古人云:“时势造英雄。在进行问题学生转化时,环境的营造和抓住教育契机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不仅要善于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敏锐地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还要积极为问题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成长和转化的环境,从而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我在班级中实行了值日班长制,每天安排一位普通同学和一位班干部共同担任值日班长。有一天,第一次抽签决定值日班长时,结果让我大为意外,抽到的竟然是小王同学。小王在班上以顽皮著称,同学们常说他总与好事无缘,但坏事总少不了,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非常棘手。当时,我心里有些犹豫,本想重新换一个人,但又想到已经答应了同学们,不能言而无信,而且还有一位班干部和他一起管理班级,于是决定暂且让他试试。
一天过去,班级中没有发生什么重大问题。第二天的晨会课上,值日班长需对班级工作做一个简要总结和汇报。小王的发言让我大为震惊,他不仅在值日当天管理好了自己的行为,还成功调解了多次同学间的矛盾。我注意到他脸颊有些淤青,询问后才知道,那是他在劝架时被同学不小心碰伤的,但他并没有还手,而是耐心地与打架的同学讲道理。要是在以往,以他的脾气,是绝不可能容忍别人这样对待他的。是 “班干部” 这份责任和荣誉,让他学会了克制自己的冲动。
这件事情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班主任,及时发现并肯定问题学生的闪光点,满足他们渴望被尊重和认可的心理需求,能够为问题学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契机。用他们的闪光点去点燃内心向上的火焰,能够帮助他们坚定自信心,逐步走上积极向上的成长道路。
(三)凝聚集体力量,共筑自信之墙
问题学生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融入集体、与集体共同进步是他们实现转化的重要途径。一个充满团结与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如同一座温暖的熔炉,能够改善问题学生的道德缺陷;犹如一艘扬帆远航的大船,带着他们向着进步的彼岸前进。固然,班主任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中起到主要作用,但个人力量总是有限的。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并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向全体同学倡导口号:“全班同学有责任不让任何一个伙伴掉队”,并在班里组织了“一帮一”的互助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安排成绩优秀的同学与问题学生同桌,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不仅要提醒和督促有问题的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专注听讲,在课余时间还需要担任“小老师”,指导这些学生的学习,并协助他们改善学习方法。
班上有一位学生名叫刘欢,他思维敏捷,不过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别人需要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他通常要花三十分钟,而且经常没有完成。我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没过多久,他又恢复了老样子。在同学的协助下,他迅速完成了这次小练习,随后便自己玩去了。看见这种情形,我本打算把他叫过来好好说一通,然而一转念,我意识到这种方法对他已经不奏效了。突然我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让他也尝试一下当“小老师”的滋味呢?在获得我的同意后,他挑选了一名同学来辅导。看着他有模有样地为同学解答疑问,我感到一丝欣慰。
另外,我还策划了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包括学雷锋行动、朗诵比赛、故事分享赛、知识问答竞赛、硬笔书法比赛和游戏抢答等。这些活动为问题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和发挥才华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快乐的集体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在班级中,我组织了争当“四个好少年”、评选“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等系列活动。这些举措有效地弘扬了正气,遏制了不良风气,营造了一个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积极班风。经过一系列活动的实施,问题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逐步消除自卑心态,克服孤独性格,重新振作,并与班级共同进步,建立起自信心。
(四)家校携手,共育成长之花
问题学生普遍存在自觉性和自制力不足的问题,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容易出现反复,这是教育转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问题学生的转变和成长通常需要经过觉悟、变化、反复和稳定这样的曲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定期与问题学生交流,及时给予他们提醒和鼓励,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帮助他们在反复中不断前进,逐渐走向成熟。
家庭教育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教师应充分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努力构建家校共育的桥梁。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教师和家长要共同为问题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形成教育合力,为问题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 “精神家园”。只有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帮助问题学生彻底摆脱“问题”的标签,成长为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四、结语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在问题学生的管理与转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班主任通过全面了解问题学生,以关爱赢得他们的信赖;通过敏锐的观察,找出并确认他们的优点;通过集体的支持,协助他们建立自信;加强同家长之间的合作,营造家庭与学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这些举措不仅能够促进问题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还能营造积极向上、充满关爱的班级氛围,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问题学生只是暂时迷失方向的花朵,他们需要教育者用更多的耐心、爱心和细心去呵护。我一直相信,每朵花都有自己盛开的时刻,只是花期的早晚有所不同。让我们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用赏识的阳光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灵,用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陪伴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见证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