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坚守教育初心
作者:俞美娣 日期:
2024-04-10 点击:
次
以爱之名坚守教育初心
宜兴市洑东小学 俞美娣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而我认为民主平等的思想,来源于爱。只有在教育教学中,时刻用爱己之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平等关爱中快乐成长,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学会做人。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该怎样用爱去教育学生呢?什么样的爱才能培养出一个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呢?在这两年的教学生活中,我觉得可以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平等之爱是教育前提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谨记:我与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我们是“教学相长”的朋友,千万不能以教师自居,对学生指手画脚,大搞“一言堂”。这样,不仅不能有助于你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大大的伤害了学生的情感,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对你教育教学工作无言的抵抗。
现在我也做了一名语文老师,我不想我的学生是因为害怕而安静的学习,我要的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所以我不能重复以前老师的错误,我要把每一位学生当成我新认识的朋友,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才能正常有序的开展教学工作。
记得我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时,紧张、兴奋,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始这堂课。站在台上一分钟,四十八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这个新老师。寂静,充斥着整个教室……下意识的,我摸了摸头,“呵呵”地笑了起来:“别这样看着我呀,我看见你们这么纯净的眼睛,都惊呆了!我还从你们的眼睛看见了许多东西呢。不信?你的眼睛告诉我,这个新老师是谁呀?以前怎么没有见过呢?”在说话中,我始终以“我”自称,可以避开“老师”这个名词,这样在学生心里就会把我和印象中的老师区别开,慢慢地把我当成朋友。说着,我指着第一排的蒋成林说,“还有他的眼睛告诉我,不知道这个老师凶不凶哦,作业布置得多不多?……”或许是我的这番特别的话,同学们都笑了。僵局就这样打破了。看到学生们快乐的表情,我知道我已经打开了他们防备的心房。于是我又说:“由于时间关系,老师的特异功能下次再来跟大家展示吧!下面我开始教大家怎样读书好吗?”大家都说:“好!”
于是我首先就教大家怎样总览语文课本,看全书有多少个单元,要新学哪些知识。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便教他们看目录。大家一上子来了劲,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翻书声。不一会儿,好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我一一抽他们起来说,无论他们说得对否,我都用赞许的目光向他示意,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们一阵激烈发言后,我做了总结,充分肯定大家说得对的地方,指出了没说到的。这样,全班都不紧张了。
临下课时,我只布置了一个作业,那就是预习第一课。有的同学问:“老师,写不写生字?”我说:“你看办吧!”。一下课,同学们就围了上来,亲热地问这问那。我好高兴,因为我的平等之爱已经换来了他们的真心相待,他们喜欢上我了,这也将意味着他们将慢慢接纳我所教授的课程—语文。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很快得到了证实。只要我走进教室,“欧耶,是语文课哦!”这发自内心的欢呼声,也让我更有冲劲上好以后的每一堂课。
二、民主之爱让课堂融洽
“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一个民主的国家,不能缺少具有民主思想的公民;一个缺乏民主意识的教师,也无法培养具有民主精神的学生。所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呼吁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民主的教师,他认为作为一个民主的教师要做到五点: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我们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民主意识,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才会不阻碍教育的改革和进程。
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我从心底把自己也当成学生,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努力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记得在教《识字1》时,前八个字是:“人口手足,舌牙耳目”。在教这八个字时,我做了八个小卡片,上面分别写着这八个字。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卡通人物米奇,让学生把这些卡片贴到相应的地方。第一个是我示范的,我拿了一张“目”的卡片,看了也没看就贴了上去。贴完后,对学生说:“就像我这样把卡片贴到米奇相应的部位上,会不会呀?”说完后,就听见下面发出了“叽叽喳喳”的声音。我有点生气地说:“不要在下面讲悄悄话呀,不是约好要举手发言吗?”当时史恺阳颤巍巍地举起手来:“周老师,你把‘目’字贴到了‘足’上了。”我回头一看,果然。当时我的脸通红,史恺阳也红着脸,低着头,似乎有点害怕。教室里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学生们都眼巴巴地望着我,似乎在等待着我批评史恺阳呢。我想了一下,笑着走过去,摸着史恺阳的头说:“谢谢你指出了我的错误,不然米奇得哭死哦,眼睛都长到脚上了,那岂不是一走就得摔倒吗?”史恺阳一听,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不,不用谢啦!”。我借机说:“谁来帮米奇把眼睛放回正确的地方呢?”学生一边笑着一边踊跃得举起手来,就这样,学生们在民主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着。
三、赏识之爱让“差生”出彩
《陶行知教育名篇》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对学生的启发、激励、赏识,或许一切都会是另一番情景。
记得刚开学时,教的都是简单的拼音,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只有张浩,一个“a”的四声,教了两天都没学会。随着教学进度的逐渐深入,他落下的越来越多。我每天都要抽点时间帮他补习一下,可一点成效都没有。记得那次放学后,我照旧用十分钟教他拼音。“ūúǔù……”教了一边又一遍,他还是读不对。气得我把书往桌角一扔,说:“你怎么这么笨呀,都带着你读了二十多遍了,还不认识啊﹗老师放学地都没扫,就来教你,你总得会点吧!”说完,我就气得回办公室了。过了二十几分钟我回来,发现教室里干干紧紧,桌椅排得整整齐齐。而张浩呢,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在那结结巴巴地读着书:“ū、ū……”虽然读得磕磕巴巴的,但从他认真的表情中,我看出他在努力。
我走过去,有点惭愧地说:“张浩,你怎么还不走啊?”他抬起稚嫩的小脸说:“周老师,你辛苦了一天,还要打扫教室,所以我想帮帮你。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想在教室里再读会。可是我还是读得不够好,怎么办?”
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作为老师决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决不能把“差生”视为“朽木”,因为每个学生都会有闪光点,等待你去发现。
张浩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他虽然资质平庸,但内心也渴望做个好学生。而且每次看见教室脏了、桌椅乱了,都会主动帮忙打扫整理。这样的孩子多么淳朴善良呀。我真是不应该这样说他呀!想着,我走过去,拉起张浩的手说:“没关系,我陪你一起读。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肯定会读好的。”“真的吗?我真的能读好吗?”张浩仰起头,不自信的看着我。“真的!因为老师发现你也很棒,你善良、勤劳、体贴老师、踏实努力,这些都让老师刮目相看呀!”“嗯!我努力!”张浩很努力地点了一下头,眼睛里闪烁出异样的光芒。
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和慈爱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让每一次教学都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正如陶行知说“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准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他像爱自己的爱人一样爱学生,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而我们也应该这样,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信念,来爱每一位学生,努力为我们的孩子创设美的生活环境而努力,教会学生说真话,做善事,让他们在美的生活环境中受到熏陶,做真、善、美的人。
爱是滋润万物的春雨,爱是普照大地的阳光,爱是孤帆远航的海风,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让我们用满满的关爱,呵护祖国的花朵,让爱来带领他们快乐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