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嵇旭明)
作者:许红杰 日期:
2024-04-08 点击:
次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嵇旭明
心理学认为在教学中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也遇到过“贴标签”的现象。
【案例】
新学期英语课的第一节课上,我教了孩子们“Nice to meet you”这句话,并随意点了一位蒋同学起来朗读。当我对照名单读出他的名字时,全班哄堂大笑。正当我一头雾水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老师,他是个傻子!”“老师,他什么都不会,你不要叫他回答问题!”我循着孩子们的目光望去,蒋同学坐在教室的最后一张,头埋得很低很低。隔着几米的距离,我都能感受到他的自卑与羞愧。我立刻阻止了孩子们的嘲讽,快步地走到蒋同学的身边。我蹲在他的身边告诉他:“不要怕,抬起头来!老师觉得你可以的,我们试试看!”他微微地抬起头来,脸憋得通红,轻轻地吐出了三个字“我不会……”看到他愿意开口,我立刻接着说“没事,如果觉得没把握,我们先读第一个单词好吗?Nice,来跟着老师读!”在我的引导下,他真的把这句话读出来了。我立刻带领全班同学对他进行表扬,并把这节课的第一个五角星奖励给了他。全班的同学有些惊讶,也有些懊悔自己的行为。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学的这个‘nice’除了表示高兴以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要对人友善。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善于去发现每个人的优点,而不要因为别人的表现随便给别人贴标签。要知道你的一句嘲讽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啊!”孩子们都低下了头,而那位蒋同学,在以后的每一节英语课上都听得非常认真。
【分析】
1.个人因素
经过几节课的观察,我发现蒋同学性格内向,不拘言笑。因为一、二年级的基础和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所以在课堂上他容易走神。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他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缺乏学习的勇气。长此以往,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2.教师因素
在学校,如果教师对一些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了解不多,关注不多时,就容易因为表面现象对这些同学评价偏低。因为他的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老师有时也会对学生吼:“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而因为成绩的不理想,教师也很难去关注他其他方面的优点。长此以往,因为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自己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变得不自信了。
3.同学因素
低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征,对很多事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可能听到老师对这位同学的评价或者看到他的学习成绩,就会随便给他贴标签,不懂得尊重同学,也没有意识到嘲讽的后果。什么是标签呢?比如说像“傻瓜、笨蛋、废物”等类似词语。面对同学的嘲讽,蒋同学的自信更加缺失了。
【策略】
1.发现闪光点,唤起自信心。
对于孩子而言,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这个好不仅仅是体现在“学习”上的,在其他很多方面,我们都可以发现孩子的“好”。通过观察,我发现蒋同学的劳动特别积极,于是我经常在晨会课上表扬他。尤其当包干区得到大队部的加分时,我也会给他奖励五角星。当他上台领奖时,我能看到他的开心与慢慢成长的自信。渐渐地在课堂上,我也经常叫他起来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对全班同学说“看,他回答得多棒啊!”有一次,我竟看到他主动举手了!
2.家校勤沟通,促进自信心。
蒋同学缺乏自信,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因为父母工作比较忙,把他放在托管。每天被同学们嘲笑,回家后也没有人交流,因此变得更加内向。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分析他的情况及原因,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和配合。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经常指责批评孩子,甚至是骂孩子是“猪”、“笨孩子”。如果家长经常这样说孩子,那么孩子在无形当中,就会产生极度的自卑和不自信,慢慢朝着父母所希望的那样的发展,最后真的变成了一个笨孩子或一个废物孩子,这就是标签效应。我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如做一些家务并及时地表扬。在qq群看到孩子的进步也要及时地夸奖和奖励。父母的肯定进一步促进了孩子的自信。
3.师生多反思,保护自信心。
教师及时地反思自我的言行也很重要。教师不光是教授知识,我们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因为一时的急躁而说出过伤害孩子的话,我们有没有因为一时的大意而给了其他学生一些误导。我们的言行要时刻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如果经常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朝着我们暗示的方向去发展了。那么他就真的变成问题学生了。因为贴标签的事情,我也专门上了一节“不要随便给别人贴标签”的班会课。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孩子们反思自己的言行,除了诚恳地给蒋同学道歉以外,还让他们深刻地思考了我们以后应该如何对待同学。班会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反思深刻,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再出现过类似的“给别人贴标签”的情况。
【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蒋同学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并对英语有了很浓的兴趣。上课专注度提高,课后与同学们也相处融洽。家长也反应在家变得开朗,愿意与父母分享学校的趣事。
【结论】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老是对学生吼:“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这个学生就真的什么也不会做了。你如果老对一个学生说:“你是不是有多动症!”你会发现他真的越动越厉害。同样你如果经常和学生反复强调:“我们班是最安静、最守纪律的”,时间一长,他们会表现得越来越棒!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效应。所以老师们必须力戒嘲笑羞辱、责怪抱怨,甚至威胁恐吓、敷衍欺骗性的语言。我们应该积极地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并让他们获得自信。应该多用目标激励性的言语,对学生多贴正向标签,引导他们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