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在细微处点亮孩子的心灯

作者:何珍  日期: 2024-04-08  点击:
                                    在细微处点亮孩子的心灯
                                     宜兴市东氿小学   何珍
    人们一直把教师比作是蜡烛,但在歌颂蜡烛的同时却忘记了教育的目标。教师的任务是要做一根火柴,点亮孩子心中的光明。教师要做一根火柴,“火柴”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一个人充满乐趣地学习时,不论环境多么困难艰苦,他都会感到无比快乐。
    一、宁静出智慧
   (一)、环境之静。诸葛亮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静的反面就是浮躁,要克制浮躁,就必须保持安静,保持教室安静,说话轻轻,脚步轻轻,翻书轻轻,保持走路安静,保持学习安静,不张扬,不做作,不以“嗓高”赢人,不以“言急”赢人,不以“话多”赢人。作为教育者更要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孩子的反叛,往往因为教育者说话太多。解决教师“唠叨”的问题,说大一点,是解决教育困境的一个突破口。嘴巴的品质是耳朵培养出来的。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实现“闭着嘴说话”,才能赢的孩子的尊敬。接一个新班我就对学生说,教室是学习的地方,要保持安静,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都不能在班上开玩笑,或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别人。教室应该是:“静者入,入则静。闲话留在门外,嬉闹走出教室。”
    (二)、心灵之静
    哲学家说:“人在孤独的时候,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任小艾老师讲过:“十年前的教育就是十年后的经济,要有高瞻远瞩的教育设想,要有使命感。将来的孩子最容易成为精神上的乞丐,物质上的富翁。不会学习的人是未来社会的文盲,要教给他们会学习的本领和能力。”老师要守住自己心灵的净土,心理越纯洁教育力量越大。拥有了强大的爱的能力,就能经常不断地打动学生。她在报告中还讲到:“我把能培养出值得我崇拜的学生当成我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老师们,人的一生最重要是自知之明,最重要的是评价自我,别人怎么评价都不是主要的。说今天给我一个荣誉称号,明天给我一栋房子票子车子,这都是身外之物,都是虚的。最重要的是你怎么评价自己。如果你不能评价自我的话,你就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干扰,难以守住你心灵的这块净土啊!”魏书生也主张这一观点,他希望学生能抵御外界的诱惑、打击。引导学生写“《谈学习是享受》之一、二、三…….一百.”他自己也甘于宁静,用平常的心态高效率、高节奏地过平平凡凡的日子,做平平常常的事,对极小的事都抱着极高的兴趣。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属于爱活着的那种人,扔哪都高高兴兴的。不为名不为利,一心只为教育。
     二、赏识育自信
    教育成功的钥匙是尊重学生,谁做到了就会有收获。一个孩子的徘徊与痛苦,决定一个家庭的成败。一个孩子没有成功,对一个家庭就像天塌下来了一样。教人要教心,浇菜要教根。人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浇灌心灵深处积极美、善的幼苗,让它越长越大,越长越高,最终成为其生命的主旋律。不去搭理淘气的脑神经,培养优点,训在点子上的话,越训孩子越贴近你。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请把你的赏识献给孩子,孩子将还你一片精彩。每个学生都渴望飞翔的天空,可天空要昂起头才能看到,请给予自信,让其昂起头。
    自信是人格的核心。相信自己,积极选择。培养自信,首先应该乐观自强,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潜能,凡事作出积极的选择。有一个女孩,会拉一手好琴,但从被意外毁容后就再也不敢拉琴,甚至不敢见人。他的母亲没有放弃,自己每天在屋外拉着女儿的小提琴,尽管很难听,但她每天坚持用这样的琴声与屋中的女儿对话。可这难听的琴声,却遭来一个醉鬼谩骂和纠缠。女儿忍无可忍,从屋中走出,从母亲手里接过小提琴,坦然地仰起她那张不再美丽的脸,对那个醉鬼说:“我妈妈只为我一个人拉琴,我觉得她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手。”妈妈说:“孩子你的脸和妈妈的琴声一样,不够美,但我们应该有勇气把它拿出来见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孩子如果你不够自信,面对某一件事时,就会先自乱阵脚,而自信能让人从容自如,让内心生出必胜的信念。这份信念是生活的必须。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道:“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马的长项是奔跑,牛的长项是力气,能跑的应该让他奔跑,有力气的应该让他出力。让牛和马在一起赛跑,或者一起比力气,这不是马和牛的无能,而是安排这种比赛的人的无知。在这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必然缺乏自我认同感。优秀始于个人的强项。在班主任教育中更应珍视学生的优势发展领域“扬长避短”。班主任在“差生”的转化工作中就应该先采用“扬长避短”。首先要找到他们身上的强项,发挥它的优势,当他用强项为班级争光时,他也就找到被人尊重的感觉,找到团队荣誉感。在孩子树起自信的基础上,再不断鼓励他“扬长补短”,也就变得自律而上进了。但其中还要讲究方法,不但要寻找孩子的学习动力,还要降低难度,把“差生”的“强敌”分成若干多的小“短”,让他不断克服困难,反复承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时绝对不能让哑巴去学唱歌,让猴子去学游泳。在社会上个人有个人的用处,“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一位五官长相不是很端正的黄博士就以:“只看自己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这句话为人生信条,让自信成为习惯。班主任要像呵护最珍贵的珠宝一样呵护孩子的自信,帮助他建立巩固来自心灵的强大力量。索菲亚.罗兰的美,关键就在于接纳自己,接受自己,从而创造自己,这也是所有成功者的共性。人格的核心自信,自信的人才是最美的。有缺陷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经验是“抱残守缺”,他的三个明显缺陷是:一出身贫寒。因此具备了别人没有的坚韧性和意志力。二是小学未毕业,学历低。因此,他无法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只得听别人说,看别人行动,从而获得自己感悟,而听来的看来得恰恰是最接近真理、最实用的。三他们身体不好,很多事情只能依靠别人的力量,渐渐他学会了管理。因为“不会”就是我的“优势”。 可以把精力转移到我擅长的方面。
    三、错出责任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班主任必须因人就事,从实践中掌握好“宽”与“严”的尺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严”是一种高标准的思想准则和行为准则。“宽”也不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不失原则,实事求是。“严”不是限制学生的一举一动,不是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而是对学生不符合学校纪律、社会公德、国家法律等方面行为的约束和限制,是指对学校纪律、社会公德、国家法律的遵守和坚持。“宽”也不是对学生的溺爱,掩饰学生的缺点,而是对于学生缺点和错误的适时纠正和谅解,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理解。渐渐地,班风班貌有了很大改观,我终于领悟到了很多老班主任的箴言“没有严格的纪律,绝对没有良好的班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要达到的基本规范就必须达到,做不到就要批评指正。因为差错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成功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被批评是幸福的,批评往往带来不同的视角,应当从内心深处欢迎批评;批评是金,如果批评不是金,那他一定是点石成金的指头。一个孩子,开始的时候都会有缺点、疏漏甚至错误。如果一有错误,就对其满盘否定,或是伤害是不可取的。但是过于宽松,放任自流,放弃对他的教育更是不值一提。
    我们要尊重学生犯错的权利,这样才能造就孩子的责任感。因为人只要实现了自我管理,就会为自己而努力。也就是说,当孩子建立起了责任心,迁移到学习上,就会逐渐明确:我为自己学。责任心萌芽于“拥有自己的秘密”,先贤曾说:“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责任心稳固于“在错误中受到惩罚因而内疚。”因此教育也需惩罚,不是体罚。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脚石。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地处理正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孩子需要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摸索、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知道问题的边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任何粗糙的插手,都会让孩子在自己找寻坐标的过程中感到被监视,甚至感到羞辱。
    惩罚就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和经验,经常会有一些过失,这并不奇怪。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且要承担责任。一般来说,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给予自觉的机会,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有可能使孩子刻骨铭心,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近年来,赏识教育盛行,不过清醒的人都知道,单纯的赏识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
在教育的十八般武艺中,惩罚也是很必要的,因为人的发展是艰苦的,是“先痛然后快乐”式的不断自我更新。惩罚不是打骂,而是以民主为核心精神的自我惩罚。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克制“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膨胀。
     四、示弱育自主
     在工作中以“勤”字当头,才是当好班主任的一条最有效途径,但又要把握“勤”的度,不能对学生的生活加以过细指导。在我初任班主任工作时,每天起早贪黑,严格盯班,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严密组织,毫发不爽。集会时,亲自整列排队;劳动时,指手画脚,督战到底;学校安排的文体竞赛活动也都是亲自拟计划、订措施,作部署,唯恐不周。就是这样,班级多少获得一些奖牌,但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却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大脑、一双手,久而久之,学生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缺少创造性,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在老师面前一样表现,老师背后又一样表现。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后,我本着一个原则:学生能干的事,老师绝对不干。把任务下放到班委手中,班会组织过程中也是由学生自己拟定主题、组织、排练。班级各类事项都有专人负责管理,而班主任只是个幕后导演者和领导决策人,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对班委会工作鼎力相助。久而久之,班级的事情有人管理,学生们遇事主动去做,积极性、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我也为他们增加了锻炼才干的机会,培养了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要让孩子敞开心灵,教育者自己必须变得柔弱起来。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你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坚硬的东西往往是死了的东西,活着的,反而是柔弱的东西。对于教育者本身而言,柔弱有两层意思:一是柔软。即放下自己,是自己的内心变得柔软,让孩子的心灵愿意接近;二是示弱。内心强硬者,必然使孩子敬而远之。哪怕你是事业上的强者,在孩子面前不能立即变得柔软,也要示弱。所有教育者,都应当具有像水一样的柔弱品质。柔弱比强硬更让人愿意依靠,更让孩子愿意倾听,愿意对你提供帮助。
    内心柔弱的人流露出来的是高贵柔和的气息,这种柔和的气息,才能把精神的能量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柔和的气息有时比暴风骤雨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能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柔弱甚至示弱是一种根本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
    因此,班主任既要以班为家,以教育好每个学生为已任,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同时又不能对学生加以过细指导,使学生形成依附人格。
    四、和气促成长
    礼之用,和为贵。生活中,面对亲近和崇敬的人,他的表扬会让人心花怒放,他的批评会让人分外愧疚。在学校,是否喜欢该科目的老师能直接影响孩子学习该科目的热情,在家里,孩子与谁更亲近,便容易接受谁的教育——关系的好坏何等重要。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糟,家庭教育就像是暴风骤雨,让人难以忍受,教育就容易失败。老师和孩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胜过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好的关系是独立合作,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培养孩子应尊重其天性,不能急功近利。老师越尊重孩子,孩子成长越快。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和谐。毕达哥拉斯:“什么是最美的——和谐。”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的勇者,未必是怒形于色,张牙舞爪的一方。而是沉着智慧决不放弃的一方。人要沉得住气。人在儿童时期的核心竞争力是力气,谁的力气大,谁就是胜利者;在学生时期的核心竞争力是成绩,谁的成绩好,谁就是胜利者;在中老年时期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格,人至极善,拼的是人格力量。在这个转型的时代,人心浮躁,人们缺乏的就是恒心和耐心,如果你能沉得住气,自然就会在浮躁的人群中脱颖而出。最终人们看重的事是:你耐心地做过什么事,你的骨子里是否有一股向上的精神,你未来打算做什么,你手里有什么东西,你是否经历了艰苦,是曾经因此结识了什么人。“
    “沉得住气”就有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教育就是一种灵动的气韵,气顺则人顺,气和则人和,人都是在一种生动的气韵中生活、成长的,因此为孩子提供一种气韵生动的“场”,是孩子心灵得以滋养的唯一途径。回归教育的纯真,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对于教育者来说,更需要静心、收心,需要控制情绪,否则,再好的教育内容在坏情绪的作用下,都会变得令人生厌。教育者之美,不在于外貌,而在于“平夷”的美好心情。
    控制情绪是教育者的基本功。教育者情绪化,是很常见事,也是消散人的“气韵”的第一大敌。但人的高明在于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伟大。”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如果一开始的成长就是一面布满了漏洞的墙,他也许需要用一生的力量去修复那些伤害。让自己每天面对别人,包括你最讨厌的人的时候都面带微笑。心情好,其实不需要理由,是人与人之间修养的差距。在一流的教育者眼里,每个孩子都是顺眼的,看孩子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教育者首先应该打开自己的心门,然后用自己的心灵去沟通、打开孩子的心灵,这是教育的真谛。
   人的心情好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人的一切创造都是在自由的心态下发生的。孩子也一样,如果心情好,到了学校后,整个身体的细胞都是开放的、舒畅的,保持这样的状态去学习,学习就变得快乐。反之,如果孩子的心是灰凉的,大脑的潜能就被禁锢了,主动发展的欲望随之失去了。在平静背后,孩子的成长空间才能得以充分拓展。
    对待优生产生的偶发事件,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谈心的方法婉转地进行指正,或点事不点人在班会上批评,要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点名批评。因为优生是受不了的,他们一直处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之中,自尊心特别强。班主任应该特别注意到这一点。
  对待学困生,我们更要考虑到他们自尊心,如果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就会出现逆反心理,以犟者形式从别的途径,维护自己的自尊。班主任要先攻心,稳其神,而后晓之以理,使其认识自身的错误,抓住时机给予适当而严厉的批评,这样就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即使你所做的事情再微小,也一定能找到他的价值。从这里起步,是为了向更高目标进军,世界上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和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到最低处,才可以容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