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学校德育教育需要重视的几个抓手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4-04-07  点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我们基础教育,特别是塑造学生品性的小学阶段,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但目前学校德育的一些简单化的倾向,完任务的应付,却成为完成育人根本任务的障碍和不确定因素,应予重视。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师资紧张,学生家长一般文化层度不高(大部分学生家长60%以上为外来打工人口,剩下的学生家长也都为无法离开的,无法进入城镇生活的一部分人群)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既能在促进学生品格提升上传递正能量,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是确立他们的明辨是非,约束自我,凸显品格。

    一、抓基层党建,形成学校德育工作领头雁。

    如何能让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学校贯彻得好?制度建设是根本,但有了制度而缺少行政干部的有力执行也不行。有了高执行的行政班子,无法在教师队伍中落实,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不仅有比较好的制度机制,也有比较有执行力的行政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校长要做好领头雁,行政干部要能抓实抓细。

    学校基层党建就是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营造清风合唱的校园风尚。借助政治伦理,道德的感染而形成的全校师生趋同一致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及生活习惯。具有普遍性,又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学校范围内客观上存在着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等与社会风气相关的范畴。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连。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共处于校园之中彼此相互影响,每一个都举足轻重。都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共同构成学校的作风建设这个有机整体。

    二、抓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教育一线基石。

    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必须要一体谋划推进才能形成清风合唱,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让学校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坚强阵地。学校的德育教育能否开展,能否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在中间起到的作用是关键性的。一旦抓不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德育开展就会“掉链子”。一是,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主管领导的管理的空间,使他们能放开手脚主动性的开展好工作;二是,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三是,整体提升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水平,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提高,构建以激励为主的奖惩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彰显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三、“校家社”联动建设,拓展德育辐射面。

    “校家社合育是三个教育系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育人使命的过程。我们学校要在乡村场域的环境中,以乡村学生为关注对象,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联动为主线,以活动为方式,以平台为载体,校家社发挥各自优势,功能互补,共建互动机制,共同促进乡村学生健康成长。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外面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合作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等现象。村家长受到文化水平和教育理念的限制,普遍存在单一性说教的现象,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方法比较单一。隔代抚养的家庭,祖辈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管教方式上容易放任和溺爱。为了孩子不要烦或者不闹,往往一贯的依着孩子,玩手机游戏聊天看动画片。既对孩子的视力有很大影响,孩子身体素质脆弱,更重要的是孩子缺少沟通,性格比较偏激甚至于偏向暴力。在孩子的学习辅导方面也力不从心,忽视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等。如何让教育更加贴近农村学生的本真场景和真实需要,如何更好地构建农村校家社合作育人机制并促进其良好地运行,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是彰显学校主体智慧,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对家长的定期培训、在线教育、咨询辅导等,针对不少家长在外地的情况,可以用家校隔空对话”“连线互动等方式,帮助父母提升育人素养。学校要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路径选择中担任可为、有为的角色。在加强家校合作过程中,也要明确家庭与学校各自的教育职责和界限,既担负各自责任,又能合作互补。

    二是架设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效构建校社合育机制。学校要重视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社会专业机构和人士的指导与帮助,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供重要支撑。学校还可以充分挖掘乡村资源,找寻自己独特的场域和本土特点,尽可能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体验生活、开拓视野。社区村委也可以与学校积极开展交流,为家长和孩子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服务,共同促进学校与社区合作育人体系的完善。

    三是联通家庭和社会场域,积极构建家社合育机制。要多给家长创造参与社区活动和培训的机会,或者结合乡土文化特点,组织家庭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家长加强与社区、与外界的联系,提升他们的育人意识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