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作者:俞美娣 日期:
2023-04-21 点击:
次
关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宜兴市洑东小学 俞美娣
摘要:在小学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突出了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的影响下,需要加快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进程。为了确保德育工作的实际效用,需要结合小学院校的学生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使小学阶段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德育学习阶段,帮助学生缓解思想压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局限性,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对策
由于受到了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逐渐突出了德育工作的关键作用,并且受到了小学院校的广泛关注。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坚持实效性原则,维护小学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完成小学德育工作的理想目标,需要对德育工作模式予以创新,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发挥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价值。
一、分析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属于初步踏入学习历程的阶段,对学生的品德和素养等培养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借助完善的德育工作计划,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影响。通过对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改革措施予以分析,可以看出实质上是指优化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效果,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时,通过提高实效性,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保障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性。对德育教学模式予以优化和创新,使素质教育理念成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并在课堂教学阶段得到准确落实。教师应为学生予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德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其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应保障教学阶段的实效性,优化最终的学生引导成效。
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德育工作教学目标
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时,需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方向和指导,将其作为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在设置德育工作目标时,需要坚持清晰化和明确化的原则,对德育工作实效性带来积极影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为此,教师应根据德育关注的教学内容,基于阶段性的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诉求,设置完善的教学目标,保障德育工作有效性。例如:在开展“生活离不开规则”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价值、态度和情感等观念入手,使学生能够感悟树立并尊重规则的重要作用,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另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置完善、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析规则并遵守规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应用,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能够形成规范的行为和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规则维护理念,主动维护课堂和生活规则。
(二)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营造活泼学习氛围
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确保小学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理念,并坚持良性工作态度,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尊重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与教师接触,从而才能够形成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并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保障换位思考的有效性,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增进师生感情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缓解思想压力,在全面沟通和及时交流的情况下,要求师生之间能够换位思考。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阶段的问题。
(三)提高教师德育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对学生德育能力的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养成耐心、细心的教学态度,通过对德育工作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予以分析。通过掌握学生在成长和学习阶段的规律,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为主要目的,实现对德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并保障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德育工作实践阶段,还需要养成良好的总结和反思意识,避免采用说教的形式,应借助多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基于真实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体验,以此来保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参与德育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汲取新知识和新方法,并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在多个学习平台当中汲取多样化的德育内容,有效加强教师的德育能力。
(四)保障德育活动的丰富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应保证德育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借助多种不同类型的德育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活泼、爱动的特性,对于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能够主动参与活动项目。教师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活动条件,基于多样化的活动机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自觉参与德育活动。例如:教师在设计德育活动内容时,可以合理运用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等,以“亲情”为主题引导学生创造作。除此之外,对于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历史纪念馆中进行参观,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义务活动中,确保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学习能力。不仅如此,对于春分、秋分等时节来说,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踏青或者秋游等活动,加强学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增强学生的信念,帮助学生强化学习自信心,逐步攻克学生在学习阶段所遇到的困难。
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突出了德育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基于新型的德育教学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通过重新规划德育教学内容,坚持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内容设置原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和高尚情操,发挥出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