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法则”的启示
作者:程静 日期:
2023-04-20 点击:
次
走进美国超大公司纽约总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公室门口摆着的一个漂亮鱼缸。鱼缸里十几条产自热带的杂交鱼开心地嬉戏着,它们长约三寸,脊背一片红色,长得很是漂亮。两年过去了,小鱼们的“个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三寸来长,在小小的鱼缸里游刃有余地游来游去。这一天,董事长的顽皮小子来找父亲,看到这些长像奇特的小鱼很是好奇,于是非常兴奋地试图抓出一只来。慌乱中,鱼缸被他从桌子上推了下来,摔了一地。鱼缸里的水四处横流,十几条热带鱼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办公室的人急忙把它们捡起来,临时放进了院子里的喷水泉中。过了两月,一个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人们纷纷跑到喷水泉中捞那些漂亮的小鱼。十几条鱼都被捞了起来,但令他们非常惊讶的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那些鱼竟然都由三寸来长疯长到了一尺!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小鱼生长的环境由小小的鱼缸变成了大大的喷水泉。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要想孩子长得更快、更大,就一定要给他活动的自由,而不要让他们拘泥与一个小小的“鱼缸”。后来人们把这种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而带来孩子更快发展的现象称“鱼缸法则”。细细想来,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学校、家庭,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鱼缸”的角色呢?只有给孩子充分、合理的空间,打破“鱼缸”的束缚,才能让孩子有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一、学校“放生”
现在的学校,逢会必谈安全,“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牢牢放在第一位。以致每所学校被所谓的安全束缚得寸步难行,植树节“望树不能栽”,春暖花开之际孩子盼望的春游踏青也只是“梦里水乡”。学校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想让学生走出校门却又战战兢兢,这种学校教育与所设的“鱼缸”有何不同?我们的学生何时能像“鱼缸法则”中的金鱼,到一个大的池塘中去长大,有一个真正的体验生活的机会?
学校应该除掉多余的担心,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体
验各种各样的经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选择方式,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定位,学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与自由,得到信任和尊重的孩子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只有勇敢地带领孩子冲出“鱼缸”的束缚,领着孩子增长增长见识,肯定有积极的意义。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把孩子圈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是得不到更好的锻炼的。
而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就应该特别重视 “鱼缸法则”。我们的许多班主任教师时时刻刻都想陪伴在学生身边,班里的纪律、卫生、安全等等,都由班主任一个人来管理,不但浪费了班主任的大量时间,而且也压抑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倒不如学着做一个“懒”班主任,班级里的大部分工作都交给学生去做,这样班主任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俗话说:“没娘的孩子早当家。”我经常引导学生不要什么事都依赖老师,而要以班级主人的姿态位班级做工作,为班级尽责人,以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增强协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关系的能力。那么,班主任起什么作用呢?是不是什么事都不管了呢?当然不是。班主任是班干部的后盾,是班干部的顾问,是班干部的教练和导演。在比较复杂的问题上,学生确实初次做时一点经验都没有,班主任则不妨当学生的顾问。通过实践,我发现孩子的潜力的巨大的,关键是看你敢不敢放手让他们去干。
二、家庭“放生”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给孩子越来越多的自由来控制自己的生活。父母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使克制自己,不要有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充分的空间。
环顾四周,我们的每一个父母都在期待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时时刻刻用全身心的爱包裹着孩子,父母常常借着爱的名义几乎清一色地将孩子拘泥在父母提供的小小的“鱼缸”里。生活上、学习上,事无巨细地保护着,关心着。只是,很多时候,付出和回报并不相等:孩子不能体谅父母的苦心,不愿交流心中的情感,不能融合当下的生活,有的懦弱自私,或蛮不讲理,或骄横跋扈,或性格怪癖……他们不能顺着父母希冀的方向前行,徘徊在“三寸来长”的状态。为什么呢?如果把孩子比作风筝的话,我们总是紧紧地拽着手中的线,不知道如何张弛。于是,
孩子想飞总也飞不高。如果把孩子比作花朵的话,我们总是竭力地营造着一个温室,不让花朵经历风吹雨打。于是,孩子娇嫩得不能碰触。“鱼缸法则”告诉我们,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关爱孩子的强壮需要“放生”,健康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那是一个体验生活的舞台,一块磨砺意志的试金石,也是一方翱翔翅膀的天宇。
可见,明智的老师和父母都应该学会明智之举——把金鱼放到水池中。我想,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我们的孩子不仅会很快地“长到一尺”,更会向着两尺、三尺……生长,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