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滋德育法,儿歌启蒙

作者:程静  日期: 2023-04-20  点击:
儿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浅显易懂,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为低年级儿童所喜闻乐见,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便提供了丰富的儿歌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巧用一些儿歌助力教学,不仅能创设童趣意境,还能让儿童进行趣味探究,促进迁移运用,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强化道德情感,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儿歌为引,课伊始,趣亦生
成功的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拨动儿童的思维之弦。儿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境。
《校园里的号令》一课,以儿歌导入:
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
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
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
这首儿歌,是一个小谜语,通过充满童趣的方式呈现,让儿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这神秘的指挥是什么呢?除了学生要听它的指挥,连老师也要服从它的安排?这首儿歌揭示出铃声的智慧功能,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意在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发现,在校园里进行探究,让儿童感受不一样的铃声。
儿歌的成功运用,首先在开始环节便应该充满趣味,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促使儿童在上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从而为新知识的探究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儿歌为伴,课正行,趣愈浓
低年级的儿童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爱玩又爱动,课堂40分钟时间很难坚持到底。因此,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旋律优美又琅琅上口的儿歌深受儿童喜爱,朗读儿歌、表演儿歌活动便是适合低年级儿童身心特点和内容水平的有效活动之一。
《拉拉手,交朋友》一课中,网小鱼的游戏为儿童创设互相认识的机会。 “一网不捞鱼,二网下小鱼,三网网住条小绿鱼……”儿童边做游戏边唱儿歌,被网到的“小鱼”作自我介绍:“我叫李明,喜欢吃西瓜,喜欢踢足球,我们一起做朋友吧!”儿歌和游戏相结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儿童进行互动,倾听别人的自我介绍,在倾听的同时也学会介绍自己,认识更多的朋友。
儿歌往往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因此,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儿歌的作用也往往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儿歌和游戏动作不但让儿童保持亢奋的情绪,处在自己喜爱的实践活动中,也让儿童热烈地用动作、语言、表情表达了自己交朋友的意愿和情感。
三、儿歌创编,课重点,趣突破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才能让儿童轻松理解并掌握该课的重难点,有时候把儿歌作为突破口,教学效果更明显,更突出。不失时机地把儿歌引入到教学中,对儿童的实践活动,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健康过冬天》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儿童初步了解冬天的气候特征和一些冬天的自我保护常识。教材中安排了三幅情境图,是儿童学习冬季保健常识的素材。通过这三幅图,引发儿童思考,从而习得知识:冬天室内应适时通风,如果空气不流通容易生病,频繁通风又容易导致感冒;冬天进出屋内要及时增减衣服;冬天皮肤容易干裂,一些护肤品可以帮助保护皮肤。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让儿童观察插图,引导说话,最后小结,那么教师仅仅是做了教材的搬运工,匆匆走过场,儿童机械地习得知识,记忆却不深刻,体验也不够完整。
如果能够根据儿童的交流情况,引导儿童根据知识点编一编儿歌,帮助他们记忆,那么课堂就灵动起来了。
冬季保健要重视,
适时开窗通通风,
及时增减身上衣,
脸霜唇膏莫忘记。
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儿童从生活经验出发,冬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保健问题呢?由此让教材和儿童的生活进行对接,可以说一说在冬天时遇到的麻烦,或者家里老人经常的嘱咐,从而拓展其他的冬季保健知识,继续创编儿歌,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就通过讨论、交流、创编儿歌的形式轻松地突破了。
冬季保健要重视,
适时开窗通通风,
及时增减身上衣,
脸霜唇膏莫忘记。
多吃蔬菜喝热水,
雾霾天气躲室内。
积极锻炼不怕冷,
我是健康的冬宝宝。
这样一首短小精悍的儿歌,便于记忆,化难为易,较好地帮助儿童巩固所学知识,用儿歌的方式让儿童在情感体验和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儿歌作尾,课已尽,趣犹存
归纳总结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结束一个探究活动之后,进行归纳小结,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清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利用儿歌进行归纳总结,更加形象生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快乐过新年》一课时,把儿歌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孩子们仔细回忆自己过年时的快乐情景,都有哪些趣事和习俗。孩子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教师适时将他们的发言内容浓缩成一句句的儿歌。如儿童说过年时会放鞭炮,便概括出示“家家户户放鞭炮”;当儿童说过年时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可以穿新衣服,就适时出示“穿新衣,戴新帽”;当儿童谈到过年时有好吃的饺子和年糕时,又出示了一句“包水饺,蒸年糕”……当孩子们滔滔不绝说出许多过年的习俗来的时候,一首儿歌也形成了:
过年了,过年了,
    家家户户放鞭炮。
    穿新衣,戴新帽,
    包水饺,蒸年糕。
    贴对联,挂灯笼,
    看春晚,拜新年,
    喜气洋洋万家乐。
这样的儿歌总结建立在儿童的情感体验之上,将感情升华,通过春节的团圆,让儿童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教师将整堂课设计融为一体,并以儿歌的形式概括出来,总结课堂,犹如画龙点睛,使儿童在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品德得到了升华。
儿歌,这一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方式,传递童心,激发童趣,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儿童理解和接受,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一首首充满童味的儿歌,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的熏陶。所以我们要认识儿歌独特的教学魅力,巧妙利用这一文学形式,通过多种活动,让儿歌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把儿歌引进课堂要做到适度而有效,编儿歌也要做到严密而科学,才能让儿歌真正发挥作用,让孩子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