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焕发人性的光辉
作者:何珍 日期:
2023-04-20 点击:
次
让德育焕发人性的光辉
宜兴市东氿小学 何珍
中国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集中折射了一个社会问题,人性的灰暗极度张扬。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人很容易失去坚守,人性的光辉因此被淹没。教育的崇高使命就是以人为本,还原人性之美,从而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走出精神上的困境,这要求教育者要往后看三十年。与其空喊道德教育,不如以人为本,以人性为本,将人性中的光亮发扬光大,同时尽量抑制人性中的黑暗与弱点的肆意滋长。当前德育更加重要的任务是还原人性之美,彰显人性光辉。
一、善良之美。
善良是一种至爱,是一切人性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我们所处的时代,让人慌张和浮躁,而这些给教育带来的,往往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势利。改变教育,其实是从改变教育者自己开始。善良这样一种重要的教育内容,长期被教育者忽略。其实,让善良成为孩子最认同的品质,是教育者重要的责任。我们要在孩子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首先自己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二、包容之美。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任何事是都要将心比心,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真正的包容与谅解,才是真正的和谐。对于我们教育者而言,包容和谅解是一朵芳香的“玫瑰”,教育者有责任把这朵“玫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包容的内核是和谐,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他能催人弃恶从善,使走入歧途的人步入正轨,潜力得到发掘。如果孩子的心中装着大海,那么就一定能够感受大海的宽阔。
三、正直之美。
树不直,难以长大成材。正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树根的扎实深刻”就是稳健踏实的作风,这样才能不断地深入,从而具备钻研的底气和实力;“树干的力度”就是战胜怠惰克服干扰因素的力量,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求知欲。“树枝的正直向上”就是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爱憎分明,勇于选择,才能树立远大目标。
对于孩子来说,主要的就是学会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地使用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当人不愿意从内心承认规则,就极容易选择投机取巧的并且达到目的之后,人的精神气质以及深层心理结构就会发生变化,或是阴暗,或是低靡,或是消极。这样,不仅会陷进学习的困境之中,人格最终也会受到挑战。一味地要求孩子无条件地谦逊,实际上缺乏说服力让孩子放弃真实的欲望而获得奖励,既违背真实的人性,也给孩子暗示“言不由衷”的合理性。这往往是病态的人格发育先兆。
四、爱心之美。
爱心是无限珍贵的瑰宝。这对于“自我为中心”特点显著的新一代独生子女来说,尤其重要。当一个人经常无私帮助别人时,他的心态是平和、从容、积极的。内心深处自然会形成一种稳定、高尚的动机,这种动机与学习的动机是相互连接的。具有爱心的人都是真正自信的人。培养孩子的爱心,鼓励孩子爱人、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从更高的角度上来引导孩子形成“我能行”的意识。没有爱心的支撑,自信是纯我的信心,很容易演变成狂妄或自负。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要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更应该关心、照顾、耐心引导,以教师的爱唤起差生的自尊、自信。但爱中必须有严,注意把握一切机会进行细心引导,使之逐步提高。对待优生不可一味迁就、姑息,应该是发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使之完善。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了解和关心学生。严格要求,要既有母爱般的真挚,又有同志爱的理智,决不是表面的笑容可掬,不是对学生的一味迁就,更不是无原则的爱,应该是一种融严格要求与细致关心为一体的高尚的爱,深沉的爱。
五、自信之美。
自信者自强,自信是人格的核心。相信自己,积极选择。培养自信,首先应该乐观自强,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潜能,凡事作出积极的选择。一位五官长相不是很端正的黄博士就以:“只看自己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这句话为人生信条,让自信成为了自己的习惯。所以我们老师更要像呵护最珍贵的珠宝一样呵护孩子的自信,帮助他建立巩固来自心灵的强大力量。
索菲亚.罗兰的美,关键就在于接纳自己,接受自己,从而创造自己,这也是所有成功者的共性。人格的核心自信,自信的人才是最美的。有缺陷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经验是“抱残守缺”,他的三个明显缺陷是:一出身贫寒。因此具备了别人没有的坚韧性和意志力。二是小学未毕业,学历低。因此,他无法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只得听别人说,看别人行动,从而获得自己感悟,而听来的看来得恰恰是最接近真理、最实用的。三他们身体不好,很多事情只能依靠别人的力量,渐渐他学会了管理。因为“不会”就是我的“优势”。 可以把精力转移到我擅长的方面。
六、自主之美
良好而健全的人格还包括,一个人应当具有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意味着一个人在人格上不依附于他者,意味着一个人不随波逐流;自由之思想,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没有任何形式的桎梏和羁绊,不受任何外在的限制。这是一种高洁脱俗的境界,是一个大写的人应当具备的品质。尽管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但教育者应当以此型塑自己的学生。学校里不应当灌输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奴才品格,而应当培养超然不群、自由独立的公民精神。
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冰心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人的主动发展,其内心世界的关键是态度,而态度的核心是“自主选择”,这是最能体现人的主动性的成分,是人作为万物之灵最值得引以为豪的一个因素,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人的“魂儿”,我们平时讲某某“像丢了魂似的”,指的就是他失去了自主选择。教育者要少一只手,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给与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也许你会发现,孩子的收获,比你期望的好多得多。
孩子最需要什么?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她,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我们无声的行动有时能与话语一样重要,起到交流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对孩子的爱和赏识。教育者需要先打开心门,不可抱着一颗焦躁的心来面对孩子,我们需要从身上流露出一种温暖平和,需要让孩子感受到“阳光”。把我们心中的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孩子的心里去,每个孩子的心中一定会春意盎然。让孩子感受到精神能量,不仅是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而是你真正理解他,知道他的难处,了解他的希望梦想,鼓励他。让孩子在教育者身上知道,人有尊严,有力量,可以突破面前的一切困境。而且,人们互相的善意和爱,能让人焕发出特别的光彩。人的精神力量之强大,可以实现奇迹。只要教育者将自己的善意、沉着和关怀传递给孩子,孩子就能吸收并发挥这些伟大的力量,他会变得强大,有安全感,充满自信。总之一句话,精彩的德育,应该是传递精神能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