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让党史教育在校园中“火起来”(张美玲)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2-08-31  点击:
让党史教育在校园中“火起来”                                                           宜兴市新建小学 张美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记载,反映着革命先辈的崇高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发掘好、运用好,传承红色基因;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新时代的小学生将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要为实现中国梦开拓进取,小学阶段要着眼于对小学生的党史、新中国史的教育,找准切入点,引领学生们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从百年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根植爱国情怀,让红色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帮助学生们扣好第一粒扣子。
一、在小学生中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使他们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加强党的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建设需要广大青年学习砥砺前行,勇于担当。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有待提高,外界的不良风气容易误导青少年,诱惑他们沉迷享乐、不思进取。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党史教育刻不容缓,在平时的学校教学中渗透党史教育,引导小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使他们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
(二)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用血与火铸就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无疑是认识党的性质、理解党的宗旨、传承党的作风、坚定理想信念的最佳教材。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千秋伟业筚路蓝缕。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光荣传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和革命精神(五四精神、古田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里面蕴含着丰厚的精神营养。小学生通过对优良作风、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学习,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解析党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寓党史教育于潜移默化中
“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认为,先进的文化思想可以给人类以力量。二胡,是一把乐器;“师竹”文化,则是我校的特色文化名片。储师竹是新建人,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将对民族与国家的深沉情怀融入二胡中,表现深邃意境,震撼人的心灵。走进我们校园的师竹园,储师竹的雕像佩戴着红领巾,默默地注视着校园,眼中含着对学生的殷殷期望。笔者抓住乡贤储师竹的事迹为切入点,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党史教育,拉近学生与党史的距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笔者向同学们介绍道,1938年,日军侵略者的铁蹄踏进宁沪一带,江浙大部分地区沦陷,为了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同仇敌忾,抗击日寇侵略者,储师竹创作了《张自忠将军挽歌》《祖国之恋》《私祝》《凯旋》《胜利进行曲》等20多首悲壮的抗战歌曲。在《努力准备》这首歌里,储师竹号召全中国人民:“只有拼我铁血,可以救中国。努力准备,努力奋斗。”笔者通过介绍储师竹的事迹,扩充当时的抗日战争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的兴趣,渗透党史的教育。
(二)以德育阵地为载体,寓党史教育于德育育人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笔者教授到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时,学生兴致浓厚,对长征故事充满兴趣,赞叹于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晨会课上,我布置学生提前搜索长征中发生的故事,并利用晨会课的时间请学生上台演讲长征故事。学生精心准备,讲述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等故事,大家赞叹于红军的顽强意志,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迎难而上,勇攀学习的高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会课上,针对近期有部分学生沉迷游戏,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作业敷衍了事,对学习缺乏上进心等情况,笔者开展了一次以“传承长征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长征时期红军战士以顽强的意志一次次突破人类生存极限,他们翻山越岭,劈荆斩棘,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才取得了胜利。笔者通过讲故事,看视频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去了解那段历史。学生被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震撼了,红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都能顽强拼博,作为一名学生,学习上遇到一些诱惑就对学习敷衍了事,这真是太不理智了。
(三)以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为载体,寓党史教育于学科教育中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题目叫«青山处处埋忠骨»,展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作为父亲的情感和作为伟人广阔的胸襟。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补充了英雄人物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同学们听后,深有触动,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烈士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和平的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为了帮助学生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有更深刻和更直观的理解,笔者推荐了«为了和平»这部纪录片,该纪录片真实再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历史画卷,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和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后,感叹和平来之不易,革命烈士的精神永存,激励着他们珍爱和平,奋勇向前,把握当下,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四)以丰富多彩的竞赛比赛为载体,寓党史教育于学科教育中
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这些歌曲生动地展现了共产党的不同阶段的历史,朗朗上口,在社会上广为传唱。笔者邀请了二胡班的同学演奏红歌,把学校的二胡特色与红色教育结合起来。并在班级中开展了唱红歌比赛,通过唱红歌帮助学生回顾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学生精心准备,比赛时邀请任课老师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品。通过唱红歌比赛,让红色的种子在队员们心中生根发芽。
(五)以主题鲜明的红色基地为载体,寓党史教育于社会实践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李复是出生在新建臧林的革命烈士、民族英雄。他生前曾是新四军独立二团政委兼副团长,为挽救民族危亡,他弃笔树义旗,奋勇歼日寇:他投身新四军铁流,坚持江南斗争,屡屡建功,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笔者抓住身边的这位民族英雄,在清明节前夕组织学生去位于臧林的李复墓前扫墓,祭奠烈士英灵,追思英雄誓复山河、英勇战斗的业绩。同学们神情肃穆,当听到日本人把李复儿子抓走后想让李复投降,可李复尽管内心十分挂念儿子,但仍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丝毫没有妥协时,而是继续领导队伍与日军作战时,学生们动容了,为了革命事业,李复舍弃了小家的利益,正是有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的无私奉献,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学生们真诚地感叹道:革命烈士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你们可以安息了。
除了李复烈士墓这个红色基地,新建镇因地置宜打造了抗日英雄孙梦来的纪念馆。孙梦来是新建村人,在抗击日寇、捍卫当时中国唯一抗战生命补给线“滇缅公路”的历次战斗中,他曾血染疆场、死里重生。抗战胜利后他因反内战被送上军事法庭,囚禁于辽宁西安监狱。1949年初南京政府撤退台湾,孙梦来先生选择留在大陆报效祖国。回到家乡的他竭尽私囊修路办学造福乡民,又利用自学的针灸拔罐医术为乡民解除病痛。笔者组织学生参观了位于前留住的孙梦来纪念馆和文化广场。聆听了抗日老战士孙梦来的生平介绍,学生敬佩老战士报效祖国、造福乡亲的一片赤诚之心。
三、让党史教育在校园中“火起来”
党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党史中小学生可以汲取丰富的营养。作为班主任,笔者抓住一切渠道帮助学生重温光辉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寓党史教育于潜移默化中。以德育阵地为载体,寓党史教育于德育育人中。以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为载体,寓党史教育于学科教育中。以丰富多彩的竞赛比赛为载体,寓党史教育于学科教育中。以主题鲜明的红色基地为载体,寓党史教育于社会实践中,让党史教育在校园中“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