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筑梦想 合作共盟创未来
作者:陈璐 日期:
2022-07-28 点击:
次
家校携手筑梦想 合作共盟创未来
宜兴市大浦中学 陈璐
(一)背景
近些年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相当多的人疲于奔命,忙于工作。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家长自然也要面对生活的压力,管理孩子自就会有疏漏或者不当之处,从而导致了未成年人各种问题的出现。而教师忙于各种教研、科研、撰写资料等工作,管理孩子也难免会有疏漏。
再者,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递变得迅速,孩子对这充满好奇,但是对于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孩子不会分辨,如果随意模仿,那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将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孩子的发展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之中,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帮助,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全面更好地发展。因此,对于家中的教育情况,教师有必要去认真了解、反思,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反过来,学校教育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孩子在学校里学的怎么样,做了哪些事情,对孩子的身心有什么样的影响,都是需要家长来深入了解的。
家校合作共盟,是教育课程提升的有力基石,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根据市教育局的具体要求,全市各地学校已经先后以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推进了好课程改革建设。在推进上,坚持面上发动与点上引领相结合;内容上,注重挖掘传统与把握时代要求相结合;在方法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该来说,前期大家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不过我们依然要清醒地知道: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家长参与的力度并不够,对课程建设的推进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家长更多地是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来评判对自己孩子的发展是否有利,并没有从整体上来思考,更没有思考其背后的教育实际意义。这样一来,就不是一种“合作双赢”的关系,而仅仅是一种附庸关系,同时学校也就很难形成自己的一套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二)描述
I.家长委员会主要手段——“线下”:
有人可能会说家长会当然见过,很常见的形式,期中考试之后举办的。可是,大家思考一下,期中考试之后的家长会有什么问题?第一,以沟通为主,或者有些还没有沟通,直接老师在讲台上讲,这样是很难达成合作共识的,后期的合作就更加难以实现。第二,期中考试的家长会学期已经过半,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在这时候来合作总还是来的太晚。
为了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家长会展开合作。
例如:
一、利用网络等“线上”工具做好每次的通知工作,第一次通知应通知全部的家长一学期所有会议的计划、目标、总的开会次数、开会时间安排、大约时长、开会地点安排,甚至可以让家长单独留言提建议,第一次的这些内容可以网上通知。
二、从第二次会议开始,提前做好通知工作。开会时可以指定每次10个家长来,(当然需自愿,人数可以略微浮动)。然后再让这10个家长每人通知5人,做到全班所有的家长都能知晓。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把大会拆成一个个小会,提高了听讲的效率;第二,有些话家长对家长说可能比老师对家长更好。
三、每次的内容需布置清楚,有条件准备好10枝红笔,一些材料,圈圈画画记记。会议开始时给家长一定的自主权,讨论分享,最后由老师拍板,决定通过。
四、评价奖励机制需清楚,一定的奖励是展开合作的前提,这个也可以通过商讨决定。
五、会议内容需详细设置,以孩子的发展为主要标准,从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来阐述,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提升孩子品德、身体素质、艺术鉴赏创作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有时甚至可以让家长中有学识的人来给大家做讲座。应该来说这部分是最困难的,困难不在于怎么提升孩子的成绩,而在于怎么把孩子培养成有各种技能的且适应未来社会的人。
比如:
(1)、活动开放日(非疫情期间)
这里面有两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是教学活动,还有一个是其他常规活动。教学活动自不用多说,活动日的那天可以让家长进来观摩,但是我这里想说的不光是家长给老师提意见,而是听的家长能不能更多地将这种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传递给更多地家长,想像一下,如果很多的家长知道正确的教学理念,那在家里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用上合理的方法。
其他的常规活动如家长护学岗,社团活动,也可以让家长参加。通过这些活动,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的理论,阐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让家长认识到只有家校结合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家校结合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2)、问卷调查
这个问卷调查在家长委员会上提前通知,可以是双向的,可以调查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也可以调查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彼此之间的问卷调查就是让双方及时地去了解,去改变,让彼此之间得到进步。
II.家长委员会辅助手段——“线上”
线上的方法就很多了,但其实我觉得线上的很多方法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改变的。过去很多的人是用QQ,后来很多人用了微信,到现在的很多专门为教育而设计的教育APP。这都是技术的进步,但是我觉得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东西,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沟通社交,无法达成合作,很多重要的事情还需当面讨论,只有比较小的事情网络才能有它的便捷性,因为相当多的事情发在手机上常常是会忘记的。
(三)、分析
应该来说,通过前期家长委员会相当长时间的努力,家、校之间都收获了一定的益处,但是细细想来,家校委员会依然有很多问题。
第一,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效。很多组织活动只为完成任务,仅仅作为一种文娱活动开展,这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老师来说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一旦不能坚持,家校合作的意义也就不存在的。而且就我观察,现在家校还停留在沟通阶段,能不能达成合作,这个合作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还需要继续努力。
第二,家校合作中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家校合作应遵循“把单纯从学校出发,要求家长配合转变为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原则,家校合作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合作,也应该是学校与学生的合作,家长与子女的合作,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合作。
(四)、反思
在我看来,家校合作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必须不断地完善发展。同时为了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家长必须积极地,长期地,习惯性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而提升家长的素养也就成了关键。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借鉴他国的经验,在日本,PTA(家长教师联合会)经过70多年的发展,致力于为会员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并在会员间开展社会活动,其会员主要是家长和教师。PTA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成长的家庭和社区教育环境,加强对青少年校外生活的关注度,以此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
日本的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有多种多样的参与方式,可以作为教师的助手在课堂上辅导学生,帮助孩子校正发音、记忆口诀,在家庭课上指导缝纫等。如果家长有擅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还可以与教师共同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日本家长还可以辅助学校“物”的运营,包括对学校校舍环境、体育馆、图书馆、画室、教室的辅助运营,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的参与度和个人素养不无关系。
PTA在日本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综合学习课程的落实过程中,PTA成员为课程的开设搜集资料、招募讲师、学习课程目标、承担课程任务、与教师一起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辅助课程的完成。
另外,PTA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教育荒废”现象展开讨论,并提供建设性建议。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了解班级学生情况,遇到问题积极沟通,对于在孩子辅导上有困难的家长,教师和PTA的其他成员会对其予以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家长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创设快乐课程。
日本家校合作的配合度很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为家校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二)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各级PTA组织
(三)学校把家校合作纳入日常工作
(四)“以点带面”带动整体家长的积极性
(五)家长把学校活动视为日常生活
所以我们在推进家校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合理地促进家长委员会组织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发挥好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只有这样,家校才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将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