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告”,也有“大精彩”
作者:程静 日期:
2022-07-25 点击:
次
“老师,小宇拿我的笔不还给我!”
“老师,小豪在教室外奔跑,还大喊大叫。”
“老师,小琳在课桌上乱涂乱画。”
……
一声声稚嫩的报告,如此熟悉而又频繁,是低年级孩子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如此风景美不美?从低年级老师紧皱的眉头不难看出,如此报告,还真让人头疼。低年级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爱打小报告是他们的常见表现。然而,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小报告,却是个难题。如事事在意,那么无形之中强化了小报告的产生,告发之举蔓延,老师必定陷入到没完没了的琐事之中,也不利于和谐班风的形成;如置之不理,一味呵斥回绝,又会打击孩子的情绪体验,造成师生间的隔阂,更有时会忽略真正的价值问题,错失处理事件的最佳时间。
如何科学有效引导低年级孩子热衷打小报告的行为,首先从了解打小报告的原因谈起。
一、小报告从何而来?——了解动机。
1、因“督”——责任心的表现。
此类小报告多出现在班级小干部身上。班干部是老师培养的小助手,经常在班内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对于班级内的不良行为予以关注,并及时向老师汇报相关情况。这样的小报告能让老师了解班内的最新情况,及时掌握班级动向。此类小报告一般无特定对象,也与报告者自身无关,报告者只是在行使小法官的职责。
2、求“注”——老师,请你看看我。
此类小报告也与报告者自身无关,且无特定对象。报告者平时多被老师和同学忽略,打小报告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得到老师的关注。低年级孩子正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期,此类孩子渴望与别人沟通与交流,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打小报告是他给自己找到的一个交流方法。
3、因“妒”——嫉妒心的作祟。
此类小报告通常有特定对象,报告者往往因为嫉妒心将矛头直指班内的某一两个同学,典型的“对人不对事”,只要是关于那位同学的一丁点小错误,都会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汇报,甚至添油加醋。而报告的对象通常是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同学,老师对对方的批评让他得到满足,从此来确立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4、求“助”——老师,请你帮帮我。
此类小报告无特定对象,通常“对事不对人”。低年级孩子在与其他同学交往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或不自信,没有勇气去自己解决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打小报告的方式来寻求老师的帮助。
二、如何对待小报告?——对症下药。
1、冷一冷
时间上冷一冷。孩子眼中无小事,对于他们来说,哪怕是芝麻绿豆的事,也值得向老师报告,导致班内每天报告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此时,老师不妨引导孩子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衡量一下是否有一定要打小报告的必要。老师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事该汇报,如孩子身体突感不适、遇到人身伤害等情况必须马上报告;什么样的事可以不报告,如孩子在游戏中有了矛盾等情况,是否可以不马上报告。如果不是重大的事情,就让孩子尝试着通过自己的能力将事情最小化,甚至是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其实不少小报告就悄然化解了,大大减少小报告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理上冷一冷。对于孩子不能自己处理,必须由老师出面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是特别紧急,不妨也冷一冷再处理。对于报告者,先做出处理的承诺,但不马上执行,而是放一放,对所反映的问题仔细思考、辨别,去伪存真,然后进行冷静的观察,并找一些知情的学生了解情况。如报告者提供了虚假信息,则要批评教育,以正不良之风;如事情属实,则正面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以静制动,以冷促热,最大程度尊重了事情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也给了报告对象自我反思、清醒的时间,更有利于事情的顺利解决。
2、热一热
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上的冷一冷,绝不是冷眼相看孩子的小报告,“冷”“热”结合,才会起到最佳效果。
热于倾听。
倾听,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学生向老师告状时,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老师都应该积极地倾听,让他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感情完整地表达出来,通过倾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正确理解报告人的情感或动机。
而有时候,孩子来报告老师,并不一定为了求得公正裁决,而是希望老师知道他受到了委屈,希望老师听听他的倾诉,此时,老师要做的,就是耐心听孩子的倾诉。
热于引导。
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受到了委屈想通过打小报告来解决,老师的安慰和开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对孩子的情感体验予以同感,表达对此事件的关注,同时也引导孩子打小报告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老师应该积极想办法帮助孩子发展独立自信的能力,与别人沟通、表达观点的能力。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呢?”如果孩子没有答案,老师可以给他一些建议。时间长了,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当小助手对于班内不良现象打小报告时,亦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当孩子学会正确处理问题了,一定要对孩子的处理方法表示肯定和赞赏。
而对于特别热衷于打小报告,大事小事都要报的孩子,则要引导他们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学会理解和宽容,必要时可以进行数量分析,统计打小报告的次数,引导分析小报告的性质,将不必要的小报告丢掉。
出于嫉妒心总是有针对性地打别人小报告的孩子,需要引导他们摆正心态,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只要你努力,取长补短,不断地超越别人,这样,就会和别人一样优秀。如果通过打小报告来让自己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那么有可能结交不到朋友,其他同学都会躲开你,不愿意与你交往。试着用正确的方式去赢得别人的夸奖,这样你才会变得更快乐。
“小报告”是低年级特有的一种现象,它虽然烦琐,却也是一种有趣的教育资源。“冷”“热”结合、科学引导,也可以让小报告变为孩子成长的基石。“小报告”,也可以有“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