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星”
作者:许红杰 日期:
2022-06-22 点击:
次
点“石”成“星”
宜兴市周铁小学 万佳倩
摘要:成为一名教师已有两年之余,陶行知老先生的名言常在我耳边回荡:“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初为教师时,我还不懂其中之韵味。而今,慢慢地带着孩子们从幼儿园转入一年级的懵懂,渐渐呡出此言中的些许真谛。爱是相互的,我们爱孩子,孩子就会爱我们。没有爱的教育犹如没有阳光的天空,暗淡无光。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爱,他们才能幸福地成长。
关键词:教师、爱、心灵、成长
从接触教师这个职业起,“因材施教”这个词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走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不同行为、习惯、爱好和成绩落后原因,从而对他们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给与他们正确的温暖,用学生所需要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以爱浇灌学生
陶行知老先生“热爱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真谛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期待。执教一年级时期,刚到班级的我胆怯大于激动,不知道怎么去和学生相处,也不知道怎么去教学生。后来渐渐地感悟到,先要去了解学生,要懂学生,才能教学生。于是每个课间我都会与他们交流:我喜欢吃什么、干什么;我被老师批评后,伤心难过时会怎么做;又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赏……也许是刚出大学还稚气未脱,他们真把我当大姐姐一样跟我说了许多连他们家长都不知道的小秘密,也因此我逐渐让一些不愿学、不爱学的孩子受到鼓舞,而开始愿意认真听讲、仔细作业。
但这么多小星星里,总有一颗不愿脱下他坚硬外壳的“小石头”。有个叫小梅的女生,她一下课就往教室外跑;一到上课铃响又稳稳地坐在位置上,我总是逮不到机会去接近她;上课请她发言,她也总是闭口不语;放学时,所有同学都在整队,她又一溜烟一个人跑走了。于是在有一天放学铃响后我飞奔着跟着小梅跑,像个间谍一样东躲西藏,跟到了一棵大树下,小梅突然张开了双手抱住了大数,嘴里嘟囔着:“今天看到小万老师下课跑来操场找我了,我多想跳过去和她说说话呀,可是她万一也像爸爸妈妈一样讨厌我怎么办?”一下子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这么小小的孩子,怎么会这么消极呢?我偷偷躲到大树后面,安慰她说:“小万老师喜欢你,你这么乖,成绩又这么好,老师喜欢你。”小梅扑到了我的怀里。后来我知道小梅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她一出生因为是女孩就被扔在了医院,被领养后街坊邻居的议论导致了她不爱与人说话的习惯,甚至觉得所有人都不喜欢她。
了解情况后每天放学我都和她一起回家,陪她买菜,陪她看电视,让她感受到了别人的温暖。日复一日,她终于打开心扉,愿意和同学们上课一起讨论下课一起玩耍。随着小梅性格的转变,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各种比赛和活动。
二、用心呵护学生
皇天不负苦心人,当作为教师的我们以自己的真诚与爱生之情,激起他们的情感浪花时,我们的温暖也能深入他们的内心,让他们闪闪发光,成为一颗耀眼的星星。
当然,不是每一颗“小石子”都能为我们所改变,力所能及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呵护,那夜空中明亮的星星会愈来愈多。
冰心老人也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源泉,有了爱,就有了一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对待自己家人的那份爱毫无保留地给予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那群孩子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懂得了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尊重学生犯下的错误,以一颗平常之心,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学生的过失,用爱心去感化,千万不能给孩子“泼冷水“,使之“罐破摔”。
带着这群孩子升到了二年级,一位小男孩的奶奶在送他上学的途中出车祸去世了,一直照顾他的爷爷也相继去世。剩下的单亲爸爸对他不管不问,导致这个男孩的性格古怪,与同学们相处不融洽。考虑再三,我尽量让他体会到对他已经久违的母亲的爱,时常问他最近的收获、喜欢的玩具、不开心的事等等;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恬静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同时又让他感觉与其他学生一样,必须遵守校纪校规,犯错误也应受到应有的惩罚。现在他虽然还会犯错误,但他愿意听老师的教诲,接受老师的意见。面对着这样的学生,我别无他选,我让学生把我当作朋友。用我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作为学生,如果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用心的呵护,试问他会爱他的老师吗?他会喜欢他的老师吗?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用心,所以,对学生不能一味地指责、训斥,而是要用心去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用我们的心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用最强的责任心去帮助教育他们。
三、将学赋予学生
成长的萌芽已经萌发,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教书育人已经成功呢?我想不是。相反,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很关键的。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长期被过分的爱包围着,那么这时候,这爱可能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一些“小石子”不爱学;一些不会学……我们过去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部分学困生学习知识,但教师要时刻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放手很重要,爱学生并不是所有事都要大包大揽,一手包办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只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感,实践证明勤快的教师只会教出懒惰的学生,懒惰的教师反而能培养勤快能干的学生。
学生们跟着我到了三年级,由于两年的熟悉,我对他们的能力已有所掌握。但我总怕他们不会说、不会做,所以课堂上的回答我总容易帮他们表达。这也造成了他们在表达能力方面没有其他几个班的学生流畅。某次语文课,依旧是这个孩子,他支支吾吾讲了一会后,我刚想替他回答,他就立刻打断我:“老师!我会说的,你等我组织一下语言,我会的!”当他强调了两遍“我会的”以后,我突觉,一直以来是我把他们想得太弱了,总以为他们不会表达。静静听完他的回答,原来,他们是真的会,只要我足够信任他们,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不做他们思想上的代替者,聪慧机灵的学生又怎么会只有几个呢?
当然学会放手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学生去做,自己做个清闲的甩手掌柜。教师要学会在控制中放手,松弛有度,让学生的能力在放手中得到提高。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培养一批得力的小干部、小帮手也是最好的证明。或许,在学生成长的路途上,教师适当的引导真的很重要,我渐渐懂得了这些道理。
陶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教师需学习陶先生的品格,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用专业性的指导教育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夜空中那颗闪耀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