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8-01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2、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作出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形状的相关多媒体资料等。
教学流程
1、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板书:球形
可是在过去谁也没见过地球是什么模样,人们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陆地和无边无垠的海洋,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让我们今天就踏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
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2、经历探究
师:同学们,古代人可能会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的呢?板书;古代
猜想古人是如何猜想地球的。
师: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一些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一些资料,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古代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你们怎么评价他们的这种观念呢?板书:猜想——有根据的猜想。
交流评价
师:同学们,当你站在大海边,看到远处的船只向你驶来,你通常看到的是什么现象?当船只离开港口远航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会使你产生什么想法呢?
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现象。
师:那么我们就来一次模拟实验,我们让你叠的小船在地球仪上航行,看看是否和我们刚才讨论的结论一样。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要求:站在海边的人观察时眼睛要平视地球,而开船的人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慢慢体会。两个角色每个人都要扮演一次。
生:模拟实验
师: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进行对比实验,思考总结。
师:这是有了这些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人,又将认识地球形状的程度加深了,从而出现了一些勇敢的航海家去探索和实践,来证实我们刚才的猜测。板书:探索与实践
师:谁来讲讲航海家的故事?
生:利用搜集来的资料讲故事。
师:正是因为麦哲伦的勇敢的实践他坚信地球是球形的这个信念,人类才第一次验证了这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人们才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我们应该为他鼓鼓掌!我们像不像足不出海的体验一下这个伟大的旅程?那还等什么,快开动你的小船,在地球仪来一次航海旅行吧。
生:模拟环球航海旅行。
师: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板书:现代
师:你们对现代人类探索地球都有一定的了解吧,给同学们介绍一些你知道的事情。板书:精细观察。
3、总结提炼
师:让我们整体来回顾一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播放资料片)
师: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却经历了人类从古至今漫长的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我们下面概括的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的过程。
学生总结概括,教师画出重点词:猜想——实践——精细观察
4、激发兴趣
师:人类认识地球的大小也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细细品位了,回去自己查阅资料。我下面给你们一些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根据这些资料,你能算出什么有趣的假设来。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呢?
生:谈出自己这节课的体会。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球形 古代:猜想——有根据的猜想——探索与实践
现代:精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