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8-01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中的第一课《刺激与反应》。本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围绕区分刺激与反应为主题,以分析、比较、概括为核心依次展开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以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作为导入,通过让学生描述场景中的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开展与刺激和反应相关的小游戏,利用实验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明白即使时再微小的差异,也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最后,利用游戏体验人的本能反应,通过对比发现本能往往不受自己的意志控制,能对普通的反应与本能有一定的区分。
经本课的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人体能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能正确区分出各种场景下的刺激与反应分别是什么。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低年段是已经识别了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对生活中的场景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是由于没有系统了解隐藏在人类内的神经系统,也没有对人体面对刺激时产生的反应有过多的留意,因此对刺激和反应只停留于感知阶段,对于如何正确区分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创设情境,知道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
科学思维:
1.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体验、感受、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等方法知道人的反应存在差异。
探究实践:
1.通过体验活动,知道人体在刺激的作用下,可以做出快速反应,且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2.能在互往脸上扔气球的活动中感受人的本能反应。
态度责任:
1.对了解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保持好奇心,积极参与比较反应快慢的游戏。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能基于事实进行交流分析,敢于质疑。
【教学重点】
知道刺激与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在感受和体验活动中,区分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敲背锤
学生材料:尺子、实验记录单、秒表、护目镜、气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知道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
1.教师展示敲背锤,突然敲向学生。
生躲避。
提问:为什么躲开?
生:怕被打到,想保护自己。
小结:是我的突然袭击引起了你本能的躲避。
2.出示教材中的图片,提问:图中的行为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生:男孩尿急,跑向洗手间;学生看到绿灯亮了,过马路。
3.小结:像我的突袭、绿灯亮起这些外界环境的改变和尿急这样的身体接收到的信号都是刺激,人收到刺激就会做出各种相对的反应。
4.提问:刺激和反应有先后关系吗?
生:刺激引起反应。
5.提问: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刺激与反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亲身体验,感受突然刺激带来的本能反应,再分析具体的事例,概括得出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知道刺激会引起人体的反应。
二、体验活动,知道个体反应的速度有差异。
活动一
1.考考大家,观看视频中的翻转打手游戏,游戏中刺激是什么?反应是什么?
生观看视频,回答:要被打是刺激,躲避是反应。
2.想不想用这个游戏比比谁的反应更快?
按照规则两人一组,每人三次机会,尝试打中对方手背,看看你能打中几次。
学生活动。
3.提问:在这个游戏中如何看出谁的反应更快?
生:被打中得多说明反应慢。
4.小结:不同人之间的反应快慢是有差异的。
活动二
1.还想挑战其他游戏测试你的反应吗?
学生观看游戏规则视频。
按规则小组内两两分组,每人抓5次机会,记录下你每次抓到的分数,如果同时抓到两个分数,只能取低分记录,没有抓到记0分。比比谁的总分更高。有落单的同学,等组内其他同学比完,单独测试并记录。
学生活动。
2.交流:这回我们是怎么比较谁的反应更快的?
生:通过比较总分的大小,总分大的,反应更快。
3.提问:与之前比较打手次数的方法相比,你觉得哪种更好、更科学?
生交流。
4.小结:数据能更直观的体现出不同人之间的反应快慢的差异。
活动三 掐秒表
1.在田径项目中,非常考验运动员的反应时间,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2.想比比你起跑时的反应时间吗?
介绍规则:五位同学上台参与游戏,听到教师说“跑”,按下启动键,秒表开始计时,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按下暂停键(教师演示一次),教师板书记录时间,重复三次,看看你们的最短用时是多少。
学生上台,师生活动。
3.小结:刚刚的活动中,我们观察到,虽然同学的反应速度都很快,但彼此之间还是有零点零几秒的差别,这样的差距发生在短跑运动员身上,影响就是巨大的。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比较反应快慢,知道不同人的反应速度有差异;通过活动二,让学生感受到用数据能更直观地表现出不同人反应差异的大小;通过活动三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体反应速度有差异,极微小的反应差距在特定的环境或事件中会有巨大的影响。
三、体验活动,感受人体的本能反应。
1.过渡:但是人体的某些反应速度其实比世界上最顶级的田径运动员的起跑速度还要快。其中一种就是眨眼。人眨眼一次所花的时间大约为0.02秒。如果有一个气球朝你们的面部丢来,你觉得你能控制自己眼睛不眨吗?
2.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朝面部丢气球”。
游戏规则:三人一组进行游戏,一人戴好护目镜,第二人往他脸上扔气球,同时做好计数,一共扔10次。第三人负责观察被扔气球的同学是否眨眼了,数数一共眨了几次。
学生进行游戏。
3.结合数据交流感受:眨眼是一种难以受大脑控制的反应。
4.提问:这个游戏中刺激是什么?反应是什么?
生:刺激是被扔气球,反应是眨眼。
追问:当时眨眼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害怕眼睛被气球砸到,眨眼是为了保护眼睛。
5.师:现在谁能来总结下,在这个游戏中,眨眼反应有哪些特点呢?
生:难以受到大脑控制、目的是保护自己、反应速度较快。
6.小结:我们把有这些特点的反应称为本能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感受人体的本能反应,分析本能反应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1.回顾: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跟随板书回顾。
2.启发思考:人体受到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中,大脑是怎么指挥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有关刺激与反应的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所学,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