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8-01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王教导执教的《声音的产生》一课。我们的地球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所以充满生机。我们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感知着各种声音,由声音从外界获得各种信息,声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声音。教材几经改版《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一直在列,可见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教者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激趣,激发在场每个人都有的听觉,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引起大家的共鸣,“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学生“听声音”这个过程积极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听觉器官看似简单的一个听声音,其实这个活动很复杂,学生完成了聆听、思考、比较、分类、分析、概括、推理一系列简单探究。对儿童而言声音现象他们虽熟悉但缺乏形象思维,概念模糊,于是就就产生了疑问,声音哪里来的,怎么来的呢?
二、分组操作,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制造声音,学生选择老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制造声音,这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尝试,自主探究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的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动手与动脑 的结合,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
简单的动作,简朴语言,简单画图,简单归纳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
教师有扶到放,引导学生说出“搓、弹、揉等等”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提出假设“发声”与“动”是否有联系。活动没有知识深度难度,旨在激发学生深层学习动机,切身体验声音产生过程,层层递进,,恰到好处,深层探究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顺理成章。这个探究是“触及孩童心灵的探究”过程。
三、再次利用实验从正反两方面收集事实,(验证假设。)
使三角铁、音叉、声带等物体发出声音,引导他们通过看、听、摸,甚至用一些间接的方法验证物体发声时确实是在振动。从此建立振动概念。
整堂课,王教导教态大方,和蔼可亲,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将学生从表象认知引向深层研究,是一次师生共同深度学习的科学探究,如有说错,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