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8-01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光的行进
【课题】
【教材简解】
在课标出发,《光与色彩》单元,隶属于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科学”领域,具体学习内容为:
6.2.1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6.2.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传播路径。五年级学生对光源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更多的光现象,去观察、思考,甚至自己去探究。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围绕认识光源,根据光现象大胆假设光是怎样行进的,通过开拓思维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体验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为以后更好的学习理解光的反射、折射奠定基础。
在教学材料需要方面,教师要准备一些光源和光直线传播现象的图像资料,还有学生探究活动的材料,如:激光手电筒、可以弯折的吸管、三张带孔的卡纸、线绳、剪刀、半透明白纸等。
【目标预设】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使用生活实例、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证实“光是在空气中沿直线行进的”的想法,能运用所学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科学知识:
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兴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层层递进的,第一环节是通过关闭所有光源,认识到光的重要性,因为有了光,我们的眼睛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第二个环节是欣赏大自然中光的美景,观察找到其中的共同点,启发认识光源的概念,并按一定的标准为光源分类。第三环节是通过已有经验,光的传播路径大胆作出假设
开拓思维,引导设计“用光穿过三张卡纸的小孔在白板纸上留有光斑”和“透过吸管使光穿出”的实验并进行实施,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光的重要性
(教师将室内所有光源关闭,拉住窗帘。)
谈话:大家在议论什么?是啊,教室里太暗了,让人很不舒服也很不方便,设想一下,如果连这么点微弱的光都没有呢?
2、交流:我们现在需要什么?对,需要光。有人将光比喻成大自然的化妆师,正是因为有了光,我们的眼睛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有了光,我们的眼睛才能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
二、认识光源
(出示图片:大自然中光的美景)
1、交流:下面请欣赏大自然中光的美景。通过欣赏这些大自然中光的美景,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想说的吗?请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4、出示图片,有些并不是光源,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
5、学生活动:把这些光源进行分类。
(看课本16页,是怎样分类的)
引导:会发光的物体都会发热吗?强调萤火属于冷光源。
6、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
(板书: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
【设计意图】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要从儿童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出发。用问题引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深入探究活动。在谈话中确定研究课题,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初步认识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1、提问:同学们,能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那你知道光是怎样的行进的么?即光的行进路线是怎样的?
2、讨论:你对光是怎样行进的做了怎样的猜测?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小组交流并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
3、交流:我们可以大胆的提出各种假设,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光可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光可能是曲线传播的。
(3)光可能是折线传播的
交流:你的猜测对吗?如何来验证你的猜测正确与否呢?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问题设立情景,让学生确定思维的定向,初步认知,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
4、谈话: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呢?我们可以用实验来帮助验证分析。
介绍实验器材:可以弯折的吸管、线绳、三张带孔的卡纸、激光手电筒等。
注意事项:实验时需要注意的是用激光手电筒时不要照射同学的眼睛,实验时尽量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设计意图】学生的探究,往往就探究而探究,动手研究前缺乏思考,缺乏对动手目的的思考。教师在动手实验前提问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拓宽思维,得到综合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5、开始实验
实验一:
用光射向三张的卡纸的小孔,在白板纸上留有光斑?
实验二:
你透过弯折的吸管能射出光么?怎样使光射出吸管?
讨论: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画简图的方法来做记录实验,提出实验中应该注意问题。
6、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1)将三张带孔卡纸随意放置,三色光源一一照射。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光源在途中被遮挡住,不会在后面的白卡纸上呈现光斑。
(2)可以将用线绳穿过三个小孔并拉直线绳,确保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再穿过小孔可以看到每种光源在后面的白卡纸上呈现清晰的光斑,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将光源对准弯折的吸管。三种光源均看不到光射出来。
(4)学生将吸管折回成直线,光会从笔直的吸管射出来,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各小组汇报实验时出示实验记录表
7、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光沿着直线传播的例子。
学生举例,出示几张生活中常看到的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
交流:我们刚才通过各种方法:
一对比实验验证、二从生活中找出光是直线行进的实例来验证,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准备地去探究,才能让教学效果更突出。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身感悟实验的奇妙和魅力。学生都会惊讶,实验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发型科学的魅力。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生活中光直线行进的例子,我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生活中光沿直线行进的图片,让学生能有更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在空气中沿直线行进的”理解。
四、课后拓展
1、交流:同学们,无论是了解光源,还是探究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因为有光,我们也应该心怀感恩之情;因为有光,我们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天下最美》的动听旋律中,开动脑筋,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继续探究光在水中的行进方向是怎样的,并将实验设计图试着画出来。(播放《天下最美》的音乐,同时出示最后两个幻灯片)
2、谈话: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光沿直线行进在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实验设计图,希望没有完成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五、板书设计
光的行进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冷光源 热光源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行进
学生实验记录
班级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
建议设计图 |
实验说明(结论) |
实验一 |
|
|
实验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