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8-01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16.人的呼吸
教材分析
《人的呼吸》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对人需要每时每刻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名称、位置以及作用,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的过程。通过猜测、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逐步解开“人体暗箱”,比较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成分的不同。拓展活动使学生了解人、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要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经历和科学学习基础,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由于年龄较小,科学思维方式仍需加强。虽然每天都在呼吸,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呼吸,这些器官在哪里,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学生不太清楚,似懂非懂,认知不够完整,普遍存在着模糊和偏差。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人体呼吸器官作用及其作用。
科学思维:
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探究实践:
会用澄清石灰水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态度责任:
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用澄清石灰水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澄清石灰水两杯、吸管、注射器、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憋气时有什么感觉?
2.学生谈感受。
3.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人的呼吸。
4.关于呼吸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要提的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1.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空气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
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师生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
6.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指导。
7.各小组汇报交流。
8.是否呼出的全是二氧化碳呢?
9.对照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表格。
10.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交流分享,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通过用手画,用眼看,用嘴说一系列方式认识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二)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呼吸过程
1.你们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吗?
2.小组讨论,完成记录单并画出各自的猜测。
3.汇报交流,实物展示小组图示。
4.除了这些器官还有哪些器官呢?
5.学生观看呼吸过程的视频,汇报呼吸器官有哪些,并且说说呼吸的路径。
6.了解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
7.小结:各个呼吸器官协调工作,深呼吸体验。
三、拓展延伸
1.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呼吸不完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观看视频介绍。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设计意图:通过人、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让学生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热爱大自然。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呼吸时为什么要吸入氧气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16.人的呼吸
鼻 腔
咽 喉 吸入富含氧气的空气
气 管 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支气管
肺 保护植被 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