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曹燕琴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曹燕琴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黎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8-01

  • 缪毅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徐乙航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余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黄凌皎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顾月明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建良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于良刚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雅芝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星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科宏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水遇冷以后

作者:顾月明  日期: 2023-04-19  点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产生凝结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体积会膨胀。

科学思维

1.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2.在科学探究中,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探究实践

1.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针对水遇冷的变化,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水遇冷发生的变化。

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得出结论。

3.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态度责任

1.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原理,并思考是否可以进行改进。

【教学重点】

水蒸气遇冷后的形态变化。

【教学难点】

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且体积会膨胀。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三脚架、烧杯、铝箔纸、酒精灯、玻璃棒

学生材料:试管、温度计、盐、碎冰、烧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露水,导入新课

1.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画面。(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美丽的露水图片)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2.生:我看到了叶片上有露水。

3.师:你能说说你见过的露水吗?(生谈谈关于露水的生活经验。)

4.生:露水四季皆有,秋天特别多。露是大自然中水多姿多彩的化身之一。

5.师: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露水?那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

6.生:一般在早晨的时候见过露水。那时的气温比较低。

7.师:你们知道露水是怎样形成的吗?

8.学生思考回答。

9.师:我们先一起来观看微课,看完再说说露水是怎么形成的。

10.生: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很快,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温度降低,空气含水汽的能力减小,大气低层的水汽就附在草上、树叶上等,并凝成细小的水珠,即露水。

二、研究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

1.师:同学们都很好奇露水的形成,你们想不想让露水在我们实验室里再现呢?你打算怎么做?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造露水。

3.学生汇报交流。(把水加热产生水蒸气,再把水蒸气冷却,就能形成露水。)

4.师:同学们参照下课本第10页活动,再讨论下如何制造出露水。

5.学生汇报交流实验设计。

第一步:往烧杯加入温开水;

第二步:用铝箔纸包住装有温水的烧杯,并在铝箔纸上开个小洞;

第三步: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第四步: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

第五步:在铝箔纸洞口上方倾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事先放于冰水中。

6.师:同学们的设计很精彩,老师再强调几个注意事项: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对玻璃制品,要轻拿轻放。

7.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8.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9生:我看到了玻璃棒上有水滴;铝箔纸洞口处有白气。

10.师: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11.生:从烧杯中上升的水蒸气遇到上方的冷玻璃棒后就会变成水。

12.师:铝箔纸洞口处的白气是水蒸气吗?

13.生: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

14.师:水蒸气在这个实验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5.生: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

16.师:这种现象叫作凝结,露水的形成是一种凝结现象。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凝结的例子吗?参照下课本第12页的图片。

17.生:从冰箱中拿出冷的东西,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冬天向外呼气会有水雾;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等。

三、研究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1.师:水蒸气遇冷后会从气态变成液态,如果继续遇冷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生:会结成冰,变成固体。

3.师:谁能预测一下,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多少摄氏度呢?

4学生思考预测,填写实验记录单。

5.师:接下来你们的任务就是要让这个试管里的水结冰,并观察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和体积的变化情况。你们打算怎么做?

6.生:我打算把试管放在放冰箱里。

7.师:教室里没有冰箱,但是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小冰箱”——装碎冰的烧杯。

你们还需要用到什么测量工具?要比较体积变化又该怎么做呢?

8.生:需要温度计测量试管里水的温度;要比较体积变化可以事先在试管做记号,结冰后对比;超过标记说明体积变大,反之体积变小。

9师:可是我们没办法让冰迅速融化,让试管快速降温,实验的时间就会很长。

10生:据我所知,可以在冰中加入盐,冰会加快融化,使周围温度下降更快。

11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可以参照课本第11页的活动,再优化下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12.学生汇报交流实验设计。第一步,在试管中插入温度计(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再记下水面的位置;第二步,把试管连同温度计放到加了盐的碎冰中,每隔一分钟读取温度,直到温度降到-2℃为止;第三步,观察试管中冰面与原来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13.师强调注意事项:首先要正确使用温度计,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将温度计一端绑上细绳悬挂于铁架台,液泡完全浸没于水;其次,完成填写实验记录单——绘制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并分析。

1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15.学生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四、拓展延伸:生活中的奇特现象

1.师出示图片: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结冰后塑料水瓶鼓胀结冰后玻璃瓶裂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揭示本节课题《水遇冷以后》。

4.学生总结:水是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板书设计】

水遇冷以后

 

                        

(气态)  0℃以上  (液态)   0℃以下  (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