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曹燕琴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曹燕琴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黎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8-01

  • 缪毅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徐乙航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余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黄凌皎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顾月明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建良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于良刚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雅芝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星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科宏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天使光学知识

作者:于良刚  日期: 2022-07-31  点击:

小学科学常用概念

影子    一种光学现象。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暗区。影子产生的条件:光和不透明物体两个必要条件。由点光源照射形成的完全黑暗区域,称为“本影”。由扩散光源照射形成的影子有不同强度,光线完全被遮蔽的黑暗区域为“本影”,较暗的区域称为“半影”。因此,从本影中看光源是看不到的,而在半影中则能看到光源的一部分。(百度百科&少年自然百科辞典)

投影  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称为“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称为“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如日光下的影子),由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如灯泡下的影子)。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称为“正投影”。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百度百科)

日晷    也称“日规”。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现有常见的日晷有水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极地晷、南向垂直日晷、东(或西)向垂直式日晷、侧向垂直式日晷、投影日晷等。(百度百科)

圭表    也称“土圭”。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圭是平卧的尺,表是直立的标杆。表放在圭的南、北端,并且用圭相垂直。我国春秋时代已经使用圭表测量连续两次日影最长或最短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以定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现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具圭表,是明正统年间(1437-1442)所制造的。(辞海)

光的传播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都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在几何光学中,以一条有箭头的几何线代表光的传播方向,称为“光线”。光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互不干扰,仍按各自途径继续传播,当两束光会聚同一点时,在该点上的光能量是简单相加。光在传播途中如果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的光会反射,一部分会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一般是按曲线传播的。(百度百科)

光的反射  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类。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通常是由于光的漫反射的结果。(百度百科)

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常用符号c表示。是物理学重要常数之一。第一次试图测量光速的是伽利略。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1644-1710)第一次成功测量了光速c=303000千米/秒。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光速是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少年自然百科辞典)

潜望镜    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其构造与普通望远镜相同,只是在镜筒中另加两个反射镜,使光经过两次反射而进入眼中。潜望镜常用于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用以观察敌情。(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