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8-01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3-05-22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浮沉子的秘密》课程设计
江苏省宜兴市阳羡小学 顾月明
一、课程内容
本课按照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地引导学生探究,共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场景激趣引入,通过模拟器的演示和组成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的兴趣。第二部分,制作浮沉子,通过分组制作的成功经验分享,带动失败小组分析制作失误原因,小结浮沉子的制作要领。第三部分,探究秘密,沿着在制作过程中关注度最高的疑问深入探究,通过猜测、实验验证,探寻浮沉子自由沉浮的秘密。第四部分,拓展开发,根据出示的各种浮沉子图片和实物研究它们浮沉的秘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浮沉子的工作原理。
二、教材背景
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5课《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中通过探究,发现改变物体的体积、改变水的密度,可以实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是本单元中对“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的拓展。本课初涉潜水艇的知识,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改变物体的重量也可以实现在水中的沉浮,所以设计了本课实验,以实现知识的拓展,也满足了学生的探索需要,更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浮沉子”并学会制作。
2、能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究“浮沉子”的工作原理。
科学探究:
能够积极参与“浮沉子”的探秘,愿意与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探究。
科学态度:
1、 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2、 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热情。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初步认识到“浮沉子”原理在生物和其他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浮沉子”并探究它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沉子”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浮沉子演示仪、吸管、剪刀、回形针、教学课件
2、为学生准备:水槽、滴管、螺帽、装水的矿泉水瓶、量杯和抹布、红墨水
吸管式浮沉子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展示场景演示仪,演示“浮沉子”的上浮和下潜。
提问:你知道这条“剑鱼”是什么制作而成的吗?
2、 出示“浮沉子”的组成。
它是塑料滴管和螺帽组装而成。
3、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揭示“浮沉子”的概念,告知它最早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的发明。提问:你们想不想像个科学家一样动手制作一个“浮沉子”?
【课程意图解析】从颜色鲜丽的海洋场景,模拟“剑鱼”上浮和下沉入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了沉浮着的“剑鱼”身上,在揭示它的组成后学生就更好奇了,一根滴管和一枚螺帽居然就能在水里自由沉浮,由此更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热情。
(二)制作“浮沉子”
1、 介绍实验器材,出示实验要求。
每个小组一个装水的矿泉水瓶,一根塑料滴管、一枚螺帽、一个烧杯。
实验要求:(1)小组成员讨论,利用这些材料怎样制作?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制作。
(3)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2、介绍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
实验成功的小组成员介绍制作成功的经验,或者提醒大家避免哪些可能造成实验失败的操作。实验失败的小组成员介绍失败的原因。
【课程意图解析】先由成功的小组分享成功的经验,对失败的小组能起到自我纠正的作用。尤其是哪些先失败后成功的小组,他们的失败教训对其它小组能起到警示作用,同时揭示制作要领。这样的经验分享、失误自纠可以让学生掌握制作要素。让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制作。
(三)探究“浮沉子”的秘密
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制作和试验浮沉子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疑问?
你们最想解开的疑问是什么?
从学生的各种疑问中选择关注度最高的“浮沉子为什么会上浮和下沉的?”进行探究。
2、猜测:你们猜想浮沉子的上浮和下潜与什么有关?
根据学生的各种猜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可能与塑料滴管内的水量有关。
3、实验设计:提供红墨水,引导学生如何验证猜测。
根据浮沉子的制作及以上环节的猜测,让学生自主设计红墨水在验证实验中的作用,完成实验装置改造,并完成验证实验。
4、实验发现:根据将红墨水替换滴管内的清水后,通过挤压矿泉水瓶,观察到滴管内水面上升,浮沉子下降;松开手后,滴管迅速上升,滴管内的红墨水如水柱般喷涌而出。
5、小结:学生代表上台用滴管演示仪小结“浮沉子”上浮和下潜的秘密。
明确浮沉子上浮和下沉的秘密是滴管内水量的多少。
【课程意图解析】从制作到经验分享,学生沉浸在“玩”浮沉子的过程中,话锋转变,让学生体会小小科学家的感受,从提问中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在实验时注意观察和思考。一系列的逐步深入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探究的一般步骤。层层深入,由提供红墨水给了学生创造的灵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理念,锻炼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了解“浮沉子”沉浮自如的原因。在分析的思维碰撞中进一步明确“浮沉子”的工作原理。
(四)拓展开发
1、现场制作吸管式浮沉子并演示它的浮沉。
提问:观察比较吸管式浮沉子和滴管式浮沉子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进一步明确:浮沉子的沉浮秘密。
2、出示各种材料制作的浮沉子。
3、提出课后要求:试试用其它材料制作浮沉子并继续研究浮沉子的秘密。查阅资料,了解潜水艇和鱼类浮沉的原因。
【课程意图解析】生活中常见的吸管和回形针能制作成“浮沉子”,让学生不惊感叹科学的伟大,通过寻找两种浮沉子结构的相同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浮沉子”的沉浮秘密。同时提出课后拓展要求,让科学课堂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生活知识,能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和探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