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曹燕琴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曹燕琴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黎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8-01

  • 缪毅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徐乙航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余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黄凌皎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顾月明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建良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于良刚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雅芝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星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科宏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深度学习观下科学探究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作者:于良刚  日期: 2022-07-31  点击:

《 深 度 学 习 观 下 科 学 探 究 的 支 持 性 策 略 研究 究 》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宜兴市小学科学课题组 执笔:曹燕琴 


    一 、 课 题 研 究 的 背 景
    1、深入课程改革的需要
    从新旧课标对照来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的理念依然在延续。《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小 学科学课程标准》,并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 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 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 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这项课题应该说是最接地气的研究,最容易使面广量大的所有一线兼专职科学教师卷入的一项研究。它对深入新一轮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具有非凡的意义。


    2、科学探究现状的需要
    从 2001 年我市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但我们研究了当前科学课都存在着科学探究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A、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B、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C、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D、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E、动手不动脑,探究浅层次。由此可见,虽然“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科学老师的心,但是学生科学探究作表 面功夫。动手不动脑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基于当前课堂中这些科学探究的现象,我们觉得有必要展开“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研究”,期望改变学生科学探究的现状和学习方式。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的科学课标的颁布,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即将开始,这为我们每个科学教师新的契机。我们前期在深度学习方面的五年研究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果,我们深知深度学习的发生,基于具有一定思维空间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活动载体,它倡导问题化学习、推进实践性学习、开展主题性学习、强化拓展性学习。而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有力地提供了深度学习发生的活动载体,深度学习也可以使当今小学科学课程摆脱“里广寸深”的困境。深度学习是我们当今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追求。如今我们“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研究”这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必将深化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厚实教师专业发展,使我们教师不再“教得辛苦”、学生不再“学得痛苦”。


    二 、 课 题 界 定 及 核 心 概 念
    广义的探究泛指一切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既指科学家的专门研究,也指一般人的解决问题的活动。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这里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得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学习方式。

    策略: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支持性策略:是指科学学科中针对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这目 标教师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具体包括如何支持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支持学生学会探究、善于探究的 策略以及教师支持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期望性行为、鼓励性行为、赏识性行为、信任性行为。 


    本课题中,教师所采取的所有策略都是为了支持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展开,同时学生在科学学科中探究式 学习的效果决定了教师所采取的策略、行为。本课题设想在 2017 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导下,在小学科学领域中从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视角研究支持性策略,具体研究教师通过哪些支持性策略来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反之学生在科学学科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教学和行为提出哪些要求。课题中“探究式学习” 和“支持性策略”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是教师采取各类教学策略的基础,而教师运用支持性策略如何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本研究的重点。 


    三 、 课 题 实 施 的 理 论 依 据 


    1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学习者从已知知识和新经验的互动中建构新的观念和想法。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深度学习理论:深度学习需要学生情感智力上的高投入,是由好奇心、兴趣和需求驱动的,它注重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注重知识的理解性学习,让学习者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是它的终极目标,具有高投入性和建构性是深度学习的内涵特质。 


    四 、 研 究 目 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归纳出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生科学课程的教学准备、教学交往、课堂管理、课堂评价等方面的具体操作策略,形成我市实用的、可操作的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指导,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2、通过研究和实践,参与课题研究的科学教师研究水平和实践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师能从新的视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科学课程教学。


    3、通过研究和实践,学生科学探究的效率得到提高,学习方式得到改变,能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 、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及 研 究 思 路 


    ( 一 ) 研 究 内 容 :
    1、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教师支持性行为研究
    (1)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支持性研究
    (2)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材料准备的支持性研究
    (3)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教师人格的支持性研究
    2、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样式研究
    (1)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合作学习的支持性研究
    (2)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生成问题的支持性研究
    (3)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概念教学的支持性研究
    3、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管理策略的支持性研究
    (1)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常规管理的支持性研究
    (2)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时间管理的支持性研究
    (3)科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课堂环境创设的支持性研究
    4、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评价研究
    (1)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期学业评价的研究
    (2)以探究为核心的激励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3)以探究为核心的发展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 二 ) 研 究 思 路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理论与探索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计划围绕三条线展开。
    1、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客观真实的调查,了解我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的真实情况,包括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困惑、难点,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研究策略。
    操作方法: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访谈法。

    操作思路:从若干维度对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堂展开有目的的调查,然后对收集各种不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解剖,提出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对策措施。 


    2、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提炼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相关策略,如处理课堂中教与学关系的策略,有效管理课堂的策略,处理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策略,形成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性行为。
    操作方法:行动研究法
    操作思路:组织教师深入解剖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着重从课堂积极学习文化的营造、教与学关系的处理、课堂管理以及生成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反复切磋,然后按照“计划—实施—反馈—持续改进”的行动研究原则,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课前准备、教学交往、课堂管理、课堂评价等相关策略。 


    3、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堂评价的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展示,以及对事实本身的加工分析归纳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小学科学课程学业评价和教学评价。
    操作方法:观察法 行动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操作思路:通过看名师课堂、听教师研究课、讲述课堂中有意义的故事等实践研究,归纳各种促进学生探究的科学课堂评价策略。


    总之,我们按照“计划-实施-反馈-持续改进”的行动研究策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通过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促进学生探究的科学教学策略,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六 、 本 课 题 研 究 的 基 本 框 架 :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9 年 5 月—2019 年 9 月)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 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实施的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 


    2、实施阶段—(2019 年 5 月—2020 年 9 月)
    本阶段全面根据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实践研究,遵循“实践反思—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总结反馈—调整再试”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实践过程,及时总结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20 年 9 月——2021 年 4 月)
    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收集、汇总、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现状,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了解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现状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归纳出普遍存在的积极与消极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办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反思—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总结反馈—调整再试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不断反思、研讨、调整和完善。


    4、个案分析法:不断收集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课中的典型教学行为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三)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主体报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相关理论学习资料,活动音像资料,学生成果资料。


    (四)实验的组织与领导 


    课题领题人:曹燕琴
    课题组人员:王建良 于良刚 夏祥祥 薛琴 吕跃春 宋淑春 朱科宏 顾月明 杨柳 余婷 潘可馨 缪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