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曹燕琴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曹燕琴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黎敏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8-01

  • 缪毅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徐乙航

    新街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余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黄凌皎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3-05-22

  • 顾月明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建良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于良刚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雅芝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星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科宏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少年科学院活动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雅芝  日期: 2022-07-19  点击:
少年科学院活动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系的研究
宜兴市万石小学 214212 张雅芝
【内容提要】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少年科学院活动对这六大素养都具有培养以及促进的作用,尤其是对科学精神的培养。

【主题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少年科学院活动 科学精神

一、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构培养目标
在建构少年科学院活动目标时,可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构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观察评估的培养目标,使不同学段育人目标彼此衔接,上下贯通,避免培养目标过于宏大而没有边界,过于庞杂而结构不明,避免什么都从娃娃抓起而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构建低年级学生的活动目标时,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1】,注重教师的激励评价与反馈,注重科学活动与生活的结合,能提高小学低年级科学活动的实效。
在构建中年级学生的活动目标时,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为主。中年级学生在参加少年科学院活动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习惯,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完成各项活动。在这些基础上,应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在构建高年级学生的活动目标时,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现象、一件物品或一个场景,让学生自主进行活动,得出结论,完成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存在于各个年级段。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激励学生浓厚的科学志趣【2】。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爱、快乐、审美情感等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它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儿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方法与乐趣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性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将来的科学学习、为小学学科的学习,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在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实事求是是研究科学的人的第一美德。正如有人说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的,科学就是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之上的。
    在少年科学院活动中,通过合理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构建,也促进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活动内容
在设计少年科学院活动内容时,可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精心选择教育内容,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克服学科知识本位与教学中的短期行为,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3】。
少年科学院活动的设计可以独立于学校课程,也可在学校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师可以创新一些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当学生参与了许多室内的活动时,教师何不带领学生来到室外,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如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智能制造企业,让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带领学生融入社会,感受生活;带领学生去当地科技馆参观,让学生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体验科学小游戏,增加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来到乡间田野,讲解杂交水稻的由来也是因为科技、转基因等知识,让学生融入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情感。。。。。。像这样室外的活动可以有很多,穿插在各项室内活动之中,将会是教师和学生不一样的体验。
少年科学院的活动也可以是学校课程的拓展。如五年级科学《搭支架》,其中有一个室外活动,小组合作搭建较大的支架,这个活动对材料、场地、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很难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想让学生体验这样的活动,教师可以在少年科学院的活动中进行。少年科学院的学院都是科学素养比较高的,这类活动的完成度也会比较高,既让学生体验了活动的乐趣,也能高效顺利的完成,对师生都是一次不错的体验。三年级科学《观察水》中,有一个运水比赛,在课堂上也比较难完成,可以在少年科学院将其设定为一个中低年级学生的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学得知识。
一些创新的活动、科学的游戏,在让学生学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立评估标准
在建立少年科学院活动的评估标准时,可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立从知识向能力、从能力向素养不断提升的发展水平等级标准【4】,借以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观察评估,实现对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反馈与指导,引导学校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
少年科学院的评估可以不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是着重于学生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的评估。这两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拥有的,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熏陶、训练中逐步形成。在少年科学院的各项活动中,可包含对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的培养,对这些素养的评估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观察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在平时的活动中进行评估。对科学素养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 如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和证据,能否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是否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能不能关心科学和技术,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估,可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如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学生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如何,动手能力如何,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如何。教师可在每学期结束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准备相应的活动,可以是多人合作的活动,也可以是个人完成的活动,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估。
四、总结
人类的某些天赋能力,不需要刻意培养就可以获得;人不会停留在上天的恩赐上,不会甘于已有的现状,总是要使自己变得更好,特别是创造自己的价值生命。而这种刻意的学习并不都是愉快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费力的,“知识的获得是痛苦的过程”。可教、可塑并不是说可以完全脱离先天遗传根基,而是说可以借助文化手段对先天遗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同时也是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改造,并且这种改造乃是长期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少年科学院的活动着眼于素质的可塑性,借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规范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可促进、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走向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成为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小学低年级科学探究教学之微探 黄柳金
【2】科学课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初探 胡昔清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赵景欣
【4】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 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