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作者:廖燕  日期: 2025-04-10  点击: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培养类比迁移、总结归纳能力。
3.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自评与互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28个方块,计数器,苹果树图片及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智,问题驱动
出示例2的情境图,直接引入学习主题。
谈话:今天是智智的生日,瞧,妈妈正在买蛋糕呢!观察这幅图,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后,指名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已知的数学信息:买了25块方蛋糕和3块圆蛋糕。
引导: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一共买了多少块蛋糕?
【设计意图

以生活中常见的庆祝生日买蛋糕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通过有趣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借助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理法相融
1.摆一摆,拨一拨。
提问:要求一共买了多少块蛋糕,怎样列式?
引导:25+3等于多少呢?看来很多小朋友都能算出得数,但得数到底对不对?你是怎么算的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好朋友方块或计数器来帮忙,同桌合作,一人选择方块,一人选择计数器,边摆(拨)边说25+3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分工,选择学具进行操作。
学生用学具展示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说说是怎么算的。
预设①:先用方块摆出2个十和5个一,再摆3个一;5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8个一和2个十合起来是28。
追问:3个方块为什么要和5个方块摆在一起,为什么不和2个十摆在一起呢?引导说出3个方块代表的是3个一,3个一要和5个一合在一起。
预设②: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个十和5个一,再在个位上拨3颗珠,合起来就是2个十和8个一,也就是28。
追问:为什么在个位上拨3颗珠,而不是在十位上拨呢?
引导说出个位上的3颗珠代表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启发:比较刚才摆方块和拨计数器的过程,都是先算什么?
明确:都是先算5+3,也就是先把5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由选择摆方块或拨计数器,既能帮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理解算理,使抽象的数学计算变得具体可感,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继而追问、比较两种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怎么算以及为什么这么算的道理,强化对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计算思路和方法,提升运算能力。】
2.算一算,说一说。
提问:如果不摆方块,也不拨计数器,计算25+3可以怎样想呢?
明确:计算25+3时,要先算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再把8个一和2个十合起来,是2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再完成数学书中例题的填空。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从直观操作过渡到抽象的算法思考。明确先要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相加的得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形成清晰的计算思路。同桌互相交流,能强化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3.想一想,试一试。
出示算式25-3。
谈话: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会计算25+3了。那么25-3怎么计算呢?一起来试一试。
提出要求:小朋友们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互相说一说是怎么算的,最后在书上填一填。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拨一拨,说一说。
明确:计算25-3时,要先算5个一减3个一,得2个一,再把2个一和2个十合起来,是22。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25-3,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个位相减的过程,理解算理,培养自主迁移能力。全班交流时的展示与讲解,使学生明确计算25-3时,要先算个位上的5个一减3个一,再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得22,帮助他们掌握算法。】
4.比一比,议一议。
引导讨论: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每道算式所用的数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一道是加法算式,另一道是减法算式。
追问:计算25+3和25-3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都要先算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再把得到的几个一与前面的几个十合起来。
小结:(揭示课题)像25+3和25-3这样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计算时,我们可以先算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再把算出的结果与几个十合起来。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对25+3和25-3进行比较,明确两道算式中的数是相同的,但是运算不同。追问计算过程的相同点,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本质,即都要先算个位上的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再把得到的几个一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即加法与减法的算理是一致的。同桌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合作学习,一人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另一人检查评价,再互换角色。
全班交流: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应在个位上相加、减,也就是先用几个一加、减几个一。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计算每组下面一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进一步明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都要先算几个一加、减几个一。上下两题得数相同,上面一题其实就是下面一题的计算过程。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结果。
引导比较:计算每一组题时,你有什么发现?
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其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越大,和就越大;两位数减一位数,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就越大。
强调:认真审题,看清参与运算的是哪些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组织学生进行摘苹果的游戏,可以再增加几道算式,做成苹果卡片,把得数写在卡片反面,贴在准备好的苹果树上。指名摘苹果并算一算,其余学生一起以手势判断对错,全员参与。如有算错的,指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组织反馈交流:要求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明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就要把草地上原有的35只和跑来的4只合起来,用加
法计算;要求还剩多少只,就要从草地上原有的35只里去掉跑走的4只,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
同桌合作拨计数器进行计算,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感受计数单位个数的运算,强化对算理的理解。将新的计算方法与分步计算的过程加以比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算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有联系的题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的认识。摘苹果的游戏以趣味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解决实际问题则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反思,迁移延伸
1.启发: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组织游戏“数字猜猜猜”。
出示一个两位数,如59,告诉学生:这个两位数减去一个一位数,结果大于50,小于55。学生猜这个一位数是几。
再如74,告诉学生:这个两位数加上一个一位数,结果大于75,小于80。学生猜这个一位数是几。
学生猜,其他同学判断猜得对不对。
引导:如果我们把这个一位数再增大一点,比如变成8,现在要计算74+8等于多少,和刚才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呀?
说明:这将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课后试着算一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强化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算理与算法的理解。“数字猜猜猜”的游戏将枯燥的计算练习融入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进行推理,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计算结果范围的感知,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后,对游戏中的数加以改变,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5+3=28                25-3=22
先算5+3=8              先算5-3=2
再算20+8=28           再算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