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作者:成成  日期: 2025-04-09  点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形如24 - 8的算式。
2.学会用计数器等工具辅助理解算理,能熟练进行退位减法的口算。
3.通过练习,能准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如14 - 5 + 40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剩余蛋糕数量、画片剩余数量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工具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在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计算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有趣的购物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面对困难时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理解退位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图片中关于剩余蛋糕数量、画片剩余数量等问题。
(二)教学难点
1.理解退位的概念,即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的过程及算理。
2.对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尤其是连续退位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购买蛋糕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个位不够减的情况,从而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棒和计数器的演示与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退位的算理,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想想做做”练习,包括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展示图片中顾客购买8块蛋糕的情境(第66页),提问:“同学们,从图中你们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呢?”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原来有24块蛋糕,买走了8块。接着提问:“那还剩下多少块蛋糕呢?”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理解算理(10分钟)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合作,利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计算24 - 8。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小组代表汇报
• 方法一:先从24根小棒中拿走4根,剩下20根,再从20根中拿走4根,最后剩下16根,所以24 - 8 = 16
• 方法二:把24根小棒分成10根和14根,从14根中拿走8根,剩下6根,再加上10根,一共是16根,所以24 - 8 = 16。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两种方法的过程,重点强调方法二,让学生理解把24分成10和14,从14中减去8得6,再加上10得16的算理。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4 - 8的过程,进一步理解退位的过程。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拨4颗珠子表示24,个位上4颗珠子不够减8颗珠子,从十位上借1颗珠子,十位上变成1颗珠子,个位上变成14颗珠子,然后从个位上拨走8颗珠子,这时个位上还剩6颗珠子,结果是16,所以24 - 8 = 16。
2.总结计算方法(5分钟)
提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借1当10,再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减。
让学生尝试用总结的方法口算14 - 8,说一说计算过程,加深对退位减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8分钟)
1.基础练习(8分钟)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说说计算方法。
30 - 6 = 24,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个位上拨0颗珠子表示30,个位上0颗珠子不够减6颗珠子,从十位上借1颗珠子,十位上变成2颗珠子,个位上变成10颗珠子,然后从个位上拨走6颗珠子,这时个位上还剩4颗珠子,结果是24
33 - 6 = 27,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个位上拨3颗珠子表示33,个位上3颗珠子不够减6颗珠子,从十位上借1颗珠子,十位上变成2颗珠子,个位上变成13颗珠子,然后从个位上拨走6颗珠子,这时个位上还剩7颗珠子,结果是27。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直接计算,然后请学生汇报答案和计算过程。
14 - 5 + 40 = 49,先算14 - 5 = 9,再算9 + 40 = 49
54 - 5 = 49,个位上4颗珠子不够减5颗珠子,从十位上借1颗珠子,十位上变成4颗珠子,个位上变成14颗珠子,然后从个位上拨走5颗珠子,这时个位上还剩9颗珠子,结果是49。
• 10 - 8 + 50 = 52,先算10 - 8 = 2,再算2 + 50 = 52
• 60 - 8 = 52,个位上0颗珠子不够减8颗珠子,从十位上借1颗珠子,十位上变成5颗珠子,个位上变成10颗珠子,然后从个位上拨走8颗珠子,这时个位上还剩2颗珠子,结果是52。
3.对比练习(5分钟)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再计算。
• 10 - 3 = 7,40 - 3 = 37,60 - 3 = 57,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的数不同,个位上都是减3,差的变化规律
• 15 - 7 = 8,35 - 7 = 28,75 - 7 = 68,让学生发现被减数的十位上的数依次增加,差也依次增加。
• 18 - 9 = 9,38 - 9 = 29,68 - 9 = 59,让学生总结出相同的计算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5分钟)
• 展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片,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 提问:“小红原来有30张画片,送给小丽6张,还剩多少张画片?”学生列式计算:30 - 6 = 24(张),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如个位上0颗珠子不够减6颗珠子,从十位上借1颗珠子,十位上变成2颗珠子,个位上变成10颗珠子,然后从个位上拨走6颗珠子,这时个位上还剩4颗珠子,结果是24张。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以及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退位的概念和方法等。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