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作者:成成  日期: 2025-04-09  点击: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形如25 + 3的算式。
2.学生能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算理,会计算形如25 - 3的算式。
3.熟练运用计数器等工具辅助计算,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概念,明确个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4.通过练习,能够准确计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如7 + 2 + 20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蛋糕的总数以及草地上兔子数量的变化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法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过程,如借助实物、计数器操作、数的组成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2.在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有趣的购物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勇于探索、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能正确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图片中关于购买蛋糕数量、草地上兔子数量变化的问题。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只有相同数位(个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尤其是在口算时能正确运用。
2.对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购买蛋糕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通过计数器的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想想做做”练习,包括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 展示图片中顾客购买蛋糕的情境(第60页),提问:“同学们,从图中你们能知道什么信息呢?”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顾客要买25块蛋糕和3块蛋糕。接着提问:“那一共买了多少块蛋糕呢?”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两位数加一位数(10分钟)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小组代表汇报。
• 方法一:借助小棒,先摆2捆零5根小棒表示25,再摆3根小棒表示3,合起来是2捆零8根,即28根,所以25 + 3 = 28。
•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25是由2个十和5个一组成,3是3个一,5个一加3个一是8个一,2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28,所以25 + 3 = 28。
• 方法三:用计数器拨一拨,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拨5颗珠子表示5个一,再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表示3个一,这时个位上一共有8颗珠子,表示8个一,十位上还是2颗珠子,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所以25 + 3 = 28。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三种方法的过程,重点强调方法二和方法三,让学生理解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2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28的算理。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5 + 3 = 8,20 + 8 = 28。
2.两位数减一位数(5分钟)
展示“试一试”中的题目25 - 3 = □,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填一填,说说怎样算的。
学生操作后,教师请学生汇报。
• 方法一:用计数器拨,先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表示25,然后从个位上拨走3颗珠子,表示减去3,这时个位上还剩2颗珠子,十位上还是2颗珠子,合起来是22,所以25 - 3 = 22。
•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25是2个十和5个一,减去3个一,还剩2个十和2个一,就是22,所以25 - 3 = 22。
提问:“计算25 + 3和25 - 3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思考,得出都是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不变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18分钟)
1.基础练习(8分钟)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说说计算方法。
42 + 4 = 46,先在计数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2颗珠子表示42,再在个位上拨4颗珠子表示4,个位上一共有6颗珠子,十位不变,结果是46。
39 - 3 = 36,先在计数器十位上拨3颗珠子,个位上拨9颗珠子表示39,然后从个位上拨走3颗珠子表示减去3,个位上还剩6颗珠子,十位不变,结果是36。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直接计算,然后请学生汇报答案和计算过程。
• 7 + 2 + 20 = 29,先算7 + 2 = 9,再算9 + 20 = 29。
• 27 + 2 = 29,先算7 + 2 = 9,再算20 + 9 = 29
• 6 - 6 + 70 = 70,先算6 - 6 = 0,再算0 + 70 = 70
• 76 - 6 = 70,直接算6 - 6 = 0,70 + 0 = 70。
2.对比练习(5分钟)
•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再计算。
• 6 + 3 = 9,26 + 3 = 29,56 + 3 = 59,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的数相加后,十位上的数不变。
• 8 - 4 = 4,58 - 4 = 54,88 - 4 = 84,让学生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减后,十位上的数不变。
3.解决实际问题(5分钟)
展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片,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草地上有35只兔子,又跑来4只。一共有多少只?学生列式计算:35 + 4 = 39(只),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如先算5 + 4 = 9,再算30 + 9 = 39。
(2)草地上有35只兔子,跑走了4只。还剩多少只?学生列式计算:35 - 4 = 31(只),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的,如先算5 - 4 = 1,再算30 + 1 = 31。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以及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只有个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等。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完成课本第61页的练习题。
2.和家长一起玩“购物算账”的游戏,如家长说购买两种物品的数量(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一位数),学生快速算出总数或差价,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