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认识千米

作者:张芸  日期: 2025-04-08  点击: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20-21页例1,“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在审辩、想象中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辩论,厘清米和千米等长度单位各自的优点和适用情境,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算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分析、审辩、推导与演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多角度、多感官建立1千米长度表象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力、估测意识,养成对思维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的习惯。

3.学生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审辩过程中发展思想的开放性、独立性、乐观性和真理性。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

教学难点: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借助多种方法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发展空间想象力、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出示课件封面:长度单位)

1.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度单位。以前我们也学习过一些长度单位,还记得吗?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板书)

师:是的,刚才这位同学还是按顺序说的,这就是有序整理。

师:关于这些单位已经知道了什么?(字母表示、进率、对长度单位的感受)

提问:这四个长度单位都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测量长度只要一个单位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4个单位呢?(测量不同的物体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各有各的好处)

2.创造任务:那长度单位就只有这4个吗?如果人们要创造出第五个长度单位,这第五个长度单位应该放在哪个位置呢?(有比毫米更小的,也有比米更大的)它跟已学的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交流审辩:米和千米之间还有没有长度单位?(十米、百米)

加上十米、百米你发现了什么?(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小结:现在这些长度单位是一个完美的十进制,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十米和百米,这两个单位原来是存在的,因为不常用就被淡忘,今天重点来学习认识千米。

提问:关于“千米”你想了解些什么?你想知道1千米有多长。你想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你想知道千米的字母表示。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引出千米,建立量感

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吗?那1千米有多长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1.建立表象,初步感知

视觉直观1千米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找个1千米的长度来看一看,跟随卫星地图感受一下直路上的1千米。(从官林钟楼到官林基督教堂距离大约为1千米、从官林实验小学后面的红绿灯到滆湖度假村入口距离为1千米)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1千米的长度,初步感受了1千米,还想不想进一步感知一下1千米?

2.数感累积,体验千米

师:除了通过直接观察,我们还能怎样进一步感知1千米呢?(借助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

好办法,那就利用已经学过的单位米,通过我们熟悉的100米开始了解。还记得我们学校操场上的100米吗?(就是从跑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有数字的地方,这样长的一段距离就是100米。)

视频感受100:从图上看还不太真切,现在我们再通过一个视频再次实地感受一下100米,让我们跟随视频中的同学再次来体验100米的长度吧。(播放视频)

交流讨论:刚才跟随镜头再次感受了100米的长度,在课前老师也布置给大家用正常速度走100米的任务,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记录单。由于每个同学的步伐大小和走路习惯不同,记录的结果会有差异。但是大部分同学走100米大约要100秒,大约走150步。

过渡:相信大家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对100米有感觉了,你能利用对100米的感觉再来推想一下1千米吗?

提问:那多少个100米是1千米呢?让我们把地图上的100米跑道和之前1千米的这段路进行比对,一起数(1100米,2100米……),10100米是多少米呢?

指出:是的,10100米就是1000米,1千米=1000米。(板书)它们是相等的。

读一读:从读音来看十分相似,如何区分读出来呢?(跟老师读)

多维体验:原来10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1千米相当于把我们操场10100米的跑道叠加起来。还想继续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吗?如果把1千米竖起来,以我们的3层教学楼为例,一幢教学楼大约10米,1千米大约要把100幢教学楼竖直叠加起来;如果乘坐电梯,1千米要坐大约8分钟的电梯。

想象: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感受的1千米。是把10100米的直跑道叠加起来,是100栋我们的教学楼那么高,是从官林钟楼到官林教堂,是从官林小学后面的红绿灯到滆湖度假村,你对1千米有点感觉了吗?

推算:刚才知道了10100米就是1000米,1000米也是1千米,那让我们来推算一下走1千米要走多长时间,要走多少步呢?

过渡:刚才我们是从空间上感受了1千米,现在让我们从时间上继续感知1千米。

提问: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多少米?这样的几圈就是1千米呢?同桌交流。一起来数数看。(1圈是300米,2圈是600米,3圈就是900米,3圈加上100米一个直道就是1000米。)

交流讨论:在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体验过用正常速度走1千米,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1千米你走了多长时间,走了多少步呢?同学们走完1千米有什么感受呢?

师:大家感觉“比较累”、“腿很酸”。是的,我们刚才通过步行1千米感受到1千米很长。在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这些比较长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又叫公里。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千米这个单位呢?

生活中我们常在铁路旁,高速公路指示牌上,限速标志,汽车仪表盘,地图上等地方会经常刚看见千米这个单位。

估测:认识了1千米,再回到地图上观察一下,这两段路程为1千米,仔细观察还有哪两个地标之间的距离也大约为1千米呢?谁上来指一指。说说理由。

小组合作:你能在作业单上的地图中找出你的家吗,你的家离学校大约几千米呢,说说理由。

小组交流汇报。明确:几个1千米就是几千米。

3.多维体验千米

其实大家是通过步行的方式感受到1千米很长,千米是个很大的长度单位,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吗,高铁行1千米只需要12秒;火箭正常发射后,1千米仅仅只需要0.2秒,1秒钟都不到!

师:前面都觉得1千米很长,现在怎么变短了?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速发展,刚才的1千米对于我们来说还要花费很长时间,但对于高铁,火箭来说1千米很短,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变得是速度,是我们的感觉。

三、初步应用,深入感知

1.想想做做1

按照我们平时的步行速度,人一小时大约34千米,但是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也不同,一起来了解一下。请同学们思考后用线连一连,看看这些出行方式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在连线时可以根据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进行选择。

除了这一些,老师还了解到同学们生活中经常乘坐的家人的两轮电动车每小时行驶20千米。

2. 想想做做2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1千米有多长,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接下来利用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来填一填。

填好了一起来读一读。

3. 填单位

千米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你能运用合适的单位来填一填吗?(口答)

四、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容?

今天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了解了它和其他之前长度单位的关系。也明白了1千米=1000米。我们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先通过观察卫星地图上直路上初步感受了1千米,再借助对100米的认识推理出对1千米的感受,还闭眼想象1千米。我们还能通过对1千米的认识在地图上估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希望大家能带着认识千米的学习经验学习后面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