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作者:朱佳晟  日期: 2025-03-24  点击:
第八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数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
2、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能说说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吗?
二、复习方程有关知识
1.完成第1题。学生口答: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完成第2题。师:我们在解方程时,根据什么解的?谁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3.完成第3题。强调:应用的公式要恰当。
三、课堂作业 
完成第4、5、6题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复习,你对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还有什么疑问呢?在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二课时    数的世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使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数感。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概念复习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师:能根据,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在小组中说说上面的知识点各是哪些内容?
师:下面我们边练习边复习分数的知识。
二、应用练习
复习公倍数和公因数。
1.复习概念。
2.完成第7题。
3.完成第8题。
每组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你是怎样找到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的?24和6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几?为什么?10和21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可以怎么找?
4.完成第9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问: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指出: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
师追问:6是8的几分之几?
5.完成第10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师追问:是的什么?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等于几个?你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进行约分的?
你是怎样进行约分的?
6.完成第11题。
4是怎样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的?怎样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
是分数,2÷10是除法,你能具体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2是怎样得到的?
7.完成第12题。
师问:你准备怎样比较每组中数的大小呢?交流比较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和的比较方法。
三、课堂作业  第14-17题
三、课堂总结
师:分数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大家在充分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同时,还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大家在小组中汇报一下,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第三课时    数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1.板书课题:数的世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完成第13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口答。
师问:-和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集体评价: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师追问: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时怎样找公分母?
还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15题。
师问:观察一下,每一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能简便计算的,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不能简便计算的说一说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16题。
师问:是以什么为单位“1”的?
从题中看出数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2.完成第17题。
师问:要求“捏成的长颈鹿重多少千克?”实际上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3.完成第18题。
(1)理解题意: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陆地”“海洋”“七大洲”。
(2)指导分析:
师问: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怎样求其余五大洲的总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呢?
(3)学生完成解答。
4.完成第19题。
师问:从题中可以看出第三组采集的千克数和谁有关?
应该先求出什么?
你能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图形王国&统计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板书:图形王国
二、复习圆的知识
1.完成第18题。
2.完成第19题。
3.指导第20题。师问:要求钢丝长多少米,实际是求车轮滚动多少圈的行驶的距离。
首先要求什么?怎样列式解答呢?注意什么?
4.指导第22题。引发讨论:要想知道哪些铁皮剩下的废料多?关键是看什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师追问:知道圆的面积或面积和为什么都是相等的吗?正方形中还可以怎样剪,能使剪下的面积和不变?
三、复习折线统计图
1、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完成第24题。
2、完成第25题。
师:想一想,自己运动后的心率大概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填写。展示作业,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完成第20、21、23题。











第五课时    应用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学是为了用,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应用广角
二、综合运用
1. 完成第26题。
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述。
2.完成第27题。
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计算后在小组里交流。指名汇报。
3.完成第28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评价。
三、自我评价
1.在小组中说说每项指标的含义。
2.自我评价。
3.说说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