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三上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作者:廖燕  日期: 2024-04-07  点击:

三上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 在猜想、验证的研究过程中,初步感知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2个,正方形1个、小棒5根、方格作业纸、直尺、三角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谜游戏

【设计意图:猜谜活动,既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抽象图形

(出示课件)谈话:孩子们,今天的学习从这幅画开始,美吗?上完课每人送你们一幅怎么样?

提问:从这幅画中,你能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吗?(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抽象出平面图形)

2.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揭题:你们认识的图形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从图画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既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又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二、猜想验证,自主构建

1.操作中引发猜想

提问: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摆一个长方形吗?

操作:学生摆长方形。

反馈:指名展示。

反思:引发关于长方形边的猜想

小结:长方形边的特点:对边相等(板书)

(移动小棒)提问:这样摆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小结:长方形角的特点: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设计意图:尊重并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进行的追问,引发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猜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埋下伏笔,这样的设计也遵循了学生从具体向抽象的认知规律。】

2.验证中深化认识

⑴指导方法: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有这样的特征呢?请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⑵操作验证

⑶汇报交流:

①验证对边相等:方法1:量一量,汇报测量数据;方法2:折一折,指名操作。

小结:用多种的方法验证了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发现它们的对边都相等。

②认识长宽: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长方形中靠在一起的两条边相等吗?引导认识长与宽;指一指黑板面、桌面以及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③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方法:比一比,讨论: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你比了几次?有比的次数少些的吗?还有更少的吗?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对边相等        ----边的特征

四个角都是直角  ----角的特征

实际上我们认识平面图形时,一般都是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认识的。

【设计意图:特征的验证是思维碰撞最充分的环节,给学生不同的长方形,激发学生尝试不同的研究方法,既使猜想得到验证,长方形的特征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渗透了研究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

3.迁移中拓展新知

谈话:我们再来看正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点呢?拿出正方形,你能用刚才那些方法和思路去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吗?试试看。

⑴自主探究

⑵汇报交流:

①特征1:四边相等;提问: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反馈:方法1:量一量;汇报测量结果;方法2:折一折;引导学生比较折的方法,纠正认识偏差,优化折法的简洁性。

②认识边长。介绍:我们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叫做边长。(板书 边长)

【设计意图:折一折验证正方形边的特点呈现出两个层次:通过上下、左右对折说明正方形对边相等,对角折说明邻边相等,这样的折法才说明正方形四边相等。经历两个层次的感知,既充分认识正方形边的特点,也细无声地渗透了两种图形的内在联系。】

③特征2:四个角都是直角

提问:正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了正方形,发现它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比较中沟通联系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

小结:看来,无论边还是角,长方形有的特点,正方形也有。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对两种图形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感知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深化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整体把握。】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谈话:学得不错,学会了知识还要能够运用,一起来解决几个问题,接受挑战吗?

1.画一画

1)师画长方形,说一说长宽各是多少。(相机介绍方格图)

师画正方形,说一说边长是多少。

2)学生按要求画长方形。

2.辨一辨

画得不错,下面考考你们的眼力。

信封后面藏的都是四边形,观察一下,哪幅图可能是正方形?

1)①号不可能吗?为什么?

2)②号呢?

3)③号可能是吗?一定是吗?还可能是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什么情况下是长方形?还有其他可能吗?

3.比一比

小华小明参加比赛了,一起去看看。

1)小华在哪里?小明呢?他们同时出发去学校,谁先到谁获胜,这样比公平吗?为什么?各走了多少米?

2)改变比赛规则。

两人同时出发,小华沿1号路线,小明沿2号路线,同时出发,谁先到新华书店谁就获胜,这样比公平吗?为什么?路程相等是怎么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了基础练习——发散思维,基本技能——实际运用的层次,画一画,辨一辨,比一比的设计充满了新意,又抓住重点体现思考的含量,学生结合不同的实际问题不断强化提升对两种图形特征的理解】

四、回顾总结,感悟延伸

1.回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有哪些收获?

2.环保教育。

【设计意图:回顾力求体现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和研究方法的感悟。课尾送画,与课始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充满思考与智慧,更是可以创造美好世界的,渗透环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