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和与积的奇偶性

作者:王芸  日期: 2024-04-07  点击:

和与积的奇偶性 评课

王芸

“和与积的奇偶性”是五年级下册“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属于“数与代数”板块。

从探索方法来看,因为运算过程复杂,所以需要分门别类列举探索。问题是,分类后,列举的具体内容如何确定?分类生长时,列举的表征方式如何选择?分类联结处,列举的价值感悟如何达成?等等。不同阶段的探索目标不一样,但是探索的操作需求一致,即从“无序”走向“有序”。

这节课,首先,通过奇数和偶数特点驱动学生原有的判断经验只需要看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一个数的奇偶性”就变得一目了然。

其次,通过两个数和的奇偶性驱动学生借助列举进行探索。需要指明的是,“和”是运算的结果,它的奇偶性与每个加数的奇偶性都有关。在这里,情况复杂了,反而彰显了分类列举的价值。最后,通过验证猜想的拓展,一方面引导学生继续感知“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同时,和一定是偶数”的数学事实;另一方面通过两个层次的思考,一是“课本左、右两边页码的和”,二是“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理解两个数的奇偶性不同的,和是奇数。学生的思维从零散碎片逐渐走向系统整体。整个探索过程清晰,结论明确。推理研究多个数和的奇偶性,也就水到渠成。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列举的探索形式可以多样,利用具体算式、数形结合、逻辑推理都是可以的,但教师仍然需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生动的表征形式引向模型建构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愉悦,获得学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