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55~56 页例 1、“练一练”,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
2.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理解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意识、符号意识,发展观察、猜想、验证和归纳等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索并理解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感受运算律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四年级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 1 的场景图)。仔细观察,从图中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获得的信息,并提出如下的问题。
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
问题 2: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3:参加运动会的女生有多少人?
二、解决问题,得到规律
1.探索加法交换律。
(1)研究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师:要想求出跳绳的有多少人,我们可以怎么想,如何列式呢?
生:跳绳的总人数=男生跳绳的人数+女生跳绳的人数,列式是28+17=45人。
师:还可以怎么列?
生:17+28=45人。
提问:求跳绳的有多少人,为什么既可以用28+17算,也可以用17+28算?
明确: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就要将跳绳的男生和女生合起来。而 28+17 和 17+28都表示两部分人数合起来。
指出:28+17 和 17+28 都表示把 28 和17 合起来,因此,两道加法算式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板书:28+17=17+28。
师:左边表示?右边表示?它们意思是一样的。
(2)联系旧知。
谈话:像这样一个问题用两道加法算式表示,我们在一年级就接触过。
课件出示:
提问:你能看图分别说出两个加法算式吗?它们能组成等式吗?为什么?
板书:5+4=4+5,7+3=3+7。
明确:它们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得数相等,可以写成等式。
(3)引导观察。
启发:(出示三个等式)观察这三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都是两个数相加,只不过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得数相等。
追问: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得数依然相等。这是个特例呢,还是对所有两个数
相加的情况都适用?
学生可能发现:这不是特例,应该是两个数相加都存在的规律。
(4)追溯缘由。
提问:谁能说明为什么“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规律呢?
生1:我举了几个例子,10+38与38+10都是等于48,……
生2:因为两个数相加就是把这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虽然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但还表示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
课件出示:
提问:你能结合这个线段图说说你的理解吗?
小结:两个数相加,不管是用“第一个数+第二个数”,还是用“第二个数+第一个数”,都表示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它们的和不变。
(5)得出规律。
提问:谁能用一个式子将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明确: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称为“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式子表示是a+b=b+a。(板书)
(6)表达规律。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探索加法结合律。
(1)研究问题2“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并要求说说先算的是什么。
生1:我列的算式是 28+17+23,先算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我列的算式是 17+23+28,先算的是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如果先算女生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列式17+23+28外,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还可以在 17+23 的算式上加上一个小括号,也就是28+(17+23)。
师:这几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因此,它们可以写成——等式。
(2)引导观察,初步感悟规律。
师:这几个式子可以写成等式吗?自己来算一算。
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的相同与不同。
师:同学们,这些等式是否也蕴藏着一些数学规律呢?能不能像我们刚刚探究加法交换律一样来自己探究一下?
学生独立探究、小组讨论。
学生说发现,明确: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位置相同,得数也相同;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
(3)尝试解释规律。
提问:你是怎么验证我们刚刚的猜想的?
生1:我像这样举了好几个例子,结果都相同。后来我想,例子很多很多不可能举完,但所有的例子都是将三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因此,不管先加哪两个数,结果肯定是相等的。
生2:我用线段图帮助解释,(出示下图)三个数用三条短线段表示,拼在一起,不管是前两条与第三条拼起来,还是后两条与第一条拼起来,都是三条短线段拼成的一条长线段,所以结果肯定相等。
师:从举例子,到推理,再到借助线段图说明道理,同学们探索规律的本领越来越强了。借助线段图,的确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三个数相加,位置不变,运算顺序变化,但和依然不变。
(4)自主归纳规律。
提问:能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
生:用字母式子表示a+b+c=a+(b+c)。
师:等号左边的算式是先算a+b,为了强调,也可以加上括号,即(a+b)+c=a+(b+c),小括号就表示将两个数结合起来先相加。
(5)揭示规律。
指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个规律就是今天学习的加法结合律。
3.引导对比。
谈话:我们研究了加法运算中的两个重要规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个规律统称为加法运算律。加法运算律是研究加法算式中变与不变的规律,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吗?
生1:加法交换律是加数的位置变了,和不变;加法结合律是加数的位置不变,运算顺序变了,和不变。
生2:我发现它们都是和不变,加法交换律是加数位置变,加法结合律是运算顺序变。
生3:这两个运算律都是研究加法算式中的规律,它们的加数都没有发生变化。
师:是的,在加数不变的前提下,位置变化,运算顺序变化,它们的和都不变。
三、练习巩固,提升认识
过渡:刚才,大家学得都很主动、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闯关,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信心吗?
闯关一:比速度。
根据算式的特点,你能很快说出“□”里表示的数吗?
(1)68+25=□+68
(2)52+□=0+□
(3)18+(159+82)=(18+□)+□
提 问 :(18+159)+82 和(18+82)+159你觉得哪个算式计算更简便?
闯关二:比说理。
下面每组算式相等吗?你会选择哪个算式计算?为什么?
38+76+24 67+45+33
38+(76+24) 45+(67+33)
四、回顾总结,促使迁移
设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之后,你还有其他新的猜想吗?(结构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