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复习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
大家先来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一起来说一说,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和克。我们知道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你能举例说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吗?
是呀,这样的1袋挂面大约重1千克,2袋食盐大约重1千克。
那1克呢?
对,像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4粒黄豆大约重1克。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你知道下面物品大约多重吗?先想一想,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看,你是这样填的吗?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第一题,一袋大米重25千克,如果把千克换成克,一袋大米重25克,想一想,可能吗?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质量来思考,比如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一袋大米比25枚2分硬币重得多;再比如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一袋大米难道比一个鸡蛋还轻吗?所以一袋大米不可能重25克,可见合适的答案是一袋大米重25千克。
其余三个问题你能自己说说应该怎样想吗?
解决这类问题,我们一般可以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根据对物品有多重的感受来使用合适的单位,比较重的物品一般用千克作单位,比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作单位。
根据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千克和克进行换算。请你独立完成第20题。
一起校对一下答案,3千克就是3个1000克,是3000克;9000克里有9个1000克,是9千克。剩下的2道题你能自己像这样说一说吗?8千克等于8000克,2000克等于2千克,你做对了吗?
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来推算,首先就要明确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几千克就是几个1000克,反过来几个1000克就是几千克。接着我们到生活中解决一些和质量单位有关的实际问题,请按要求完成第21题。
看一看,从图中能知道哪些条件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算一算,列式解答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天平的左边放了2个橘子,天平的右边放了3个砝码,分别是20克、50克、20克,天平保持平衡说明2个橘子的总质量等于3个砝码的总质量。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先算出3个砝码的总质量20+50+20=90克,也就是算出了2个橘子的总质量。再根据2个橘子总质量除以2就可以算出平均每个橘子的质量,90÷2=45克,所以平均每个橘子重45克。
刚刚我们复习了千克和克的知识,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复习的主题,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开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了几分之几,知道了这些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接着在理解这些分数的基础上,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来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最后还学会了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得怎么样呢,一起来练一练吧,看图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二、五分之二
你能结合图来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含义吗?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涂了这样的1份,就有1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一。
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3份,涂了这样的2份,就有2个三分之一,就是三分之二。
第三个分数呢,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它的含义吗?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反过来,几分之几里就有几个几分之一。
大家对分数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继续来挑战和分数有关的问题。
有没有想法了呢,那你们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呢,我们还是一起来动手实验一下吧,请看实验要求:
请你把一张长方形纸依次对折,在表格里填写每次对折后平均分成的份数,并说说每份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好了吗?每次对折后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看,对折1次,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对折2次,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原来长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对折3次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原来长方形纸的八分之一;对折4次,平均分成16份,每份是原来长方形纸的十六分之一。
对折5次呢?操作起来已经比较困难了,这张纸平均分的份数也有点多了,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试着找一找其中的变化规律。
请仔细观察每次折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呢?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了:4份正好是前一次2份的2倍,8份正好是前一次4份的2倍,16份是前一次8份的2倍。由此我们获得了这样的发现:对折次数每增加1次,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原来的2倍。所以对折5次平均分成32份;对折6次平均分成64份。
有时候我们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像这样,看看想想,再动手实验一下,这也是我们解决分数问题的常用方法。
带着这样的经验,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题中的大长方形表示的是什么?这块布
这个大长方形一共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这个大长方形一共被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十分之一
上衣的布可以怎样表示,就像这样。为什么这样表示?十分之四里有4个十分之一。
裤子呢?可以这样表示。
从图上看,上衣、裤子一共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对,十分之七,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上衣比裤子多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用减法算,十分之四减十分之三等于十分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通过复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千克、克的有关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分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还借助数学实验中解决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