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学设计
课题: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及想想做做练习。
教材简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内容之一。三年级下册教学的是“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衔接上册“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两种最为基础的策略,几乎在解决每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不但有纯文字方式呈现的问题,还有以图文、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问题,意在让学生从变式应用中掌握所学策略,加深策略体验。例1要解决的是“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容易想到“要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就要使用去的钱最少,只能选择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并先算出购买这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这样的思考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便于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学生经历依据问题,了解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并寻找解题方法,正确解答。
2.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学生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从问题分析数量关系,体验和理解策略。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让数学在真实的生活中得到重现”这一重要的理念。教师根据这一理念,充分激活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不断丰富和适当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合理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主动开展探索性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设计思路:
本课按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这四个环节展开。“理解题意”侧重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直观表达对题中关键信息的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突出的是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思考过程;“列式解答”鼓励学生依据已有解题思路独立完成;“回顾反思”注重通过对不同问题解答过程的比较,感受并归纳出它们在方法上的共同点,有效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经历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策略
师:小明和爸爸是运动爱好者,他们带来300元一起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课件出示)如果你是营业员,能给小明和他的爸爸介绍一下商品的信息吗?
(一套运动服饰130元,148元两种;运动鞋一双85元,108元两种;帽子一顶16元,24元两种。)
师:大家介绍的都很清楚。你能从中选择两个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并口答吗?
师:根据条件,我们提出病解答了很多问题。这样的过程是我们上个学期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基于经验、引出策略
1.理解问题意思
出示题目问题。
师: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
(用去的钱最少,剩下的钱就最多。)
2.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提问:根据你买东西的经验,剩下的钱可以怎样求?
(板书:带来的钱-用去的钱=剩下的钱)
根据问题我们可以说出这样的数量关系,像这样表达数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就是数量关系式(板书:数量关系式)
“带来的钱”和“用去的钱”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还不知道呢?
追问:要求“剩下的钱”,先要求什么呢? (板书:确定先算什么)
问:你打算选择什么条件,去求“用去的钱”?为什么?
学生自主列式解答,再交流。
3.回顾小结
回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从什么想起的?具体的思考过程是什么呢?(板书:从问题想起)
小结:从问题出发想起的,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再选择需要的条件来解答。
4.完成“想一想”
出示题目: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师:根据你的经验,打算怎样解题?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完成的同学请在小组里交流。后汇报。
追问: 为什么不选择黄色的帽子?(要最少找回,就得买贵的)
三、回顾反思,内化策略
1.师:回顾这两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们都是怎样来思考解答的?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下面就用这个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提升经验,深化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师: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桃树棵树-梨树棵树=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树)先算谁的棵数?选择什么条件?题目中还缺少什么条件?(梨树每行有几棵)
第(2)题:师: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乒乓球的个数÷篮球的个数=乒乓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先算谁的个数?选择什么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每袋乒乓球有几个)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追问:这两题都要先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先算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汇报。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从什么想起思考这题?问题什么吗?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地砖的总块数-花地砖的块数=白地砖的块数)先算什么?(花地砖的块数)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总结归纳,畅所欲言
这节课,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你对你这节课的学习表现还满意吗?你还有
什么问题要问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想起
找出数量关系式
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