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

作者:范谦  日期: 2023-02-19  点击: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学设计

课题: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及想想做做练习。

教材简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内容之一。三年级下册教学的是“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衔接上册“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两种最为基础的策略,几乎在解决每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不但有纯文字方式呈现的问题,还有以图文、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问题,意在让学生从变式应用中掌握所学策略,加深策略体验。例1要解决的是“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容易想到“要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就要使用去的钱最少,只能选择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并先算出购买这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这样的思考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便于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学生经历依据问题,了解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并寻找解题方法,正确解答。

2.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学生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从问题分析数量关系,体验和理解策略。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让数学在真实的生活中得到重现”这一重要的理念。教师根据这一理念,充分激活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不断丰富和适当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合理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主动开展探索性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设计思路:

本课按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这四个环节展开。“理解题意”侧重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直观表达对题中关键信息的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突出的是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思考过程;“列式解答”鼓励学生依据已有解题思路独立完成;“回顾反思”注重通过对不同问题解答过程的比较,感受并归纳出它们在方法上的共同点,有效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经历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策略

师:小明和爸爸是运动爱好者,他们带来300元一起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课件出示)如果你是营业员,能给小明和他的爸爸介绍一下商品的信息吗?

(一套运动服饰130元,148元两种;运动鞋一双85元,108元两种;帽子一顶16元,24元两种。)

师:大家介绍的都很清楚。你能从中选择两个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并口答吗?

师:根据条件,我们提出病解答了很多问题。这样的过程是我们上个学期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基于经验、引出策略

1.理解问题意思

出示题目问题。

师: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

(用去的钱最少,剩下的钱就最多。)

2.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提问:根据你买东西的经验,剩下的钱可以怎样求?

(板书:带来的钱-用去的钱=剩下的钱)

根据问题我们可以说出这样的数量关系,像这样表达数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就是数量关系式(板书:数量关系式)

“带来的钱”和“用去的钱”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还不知道呢?   

追问:要求“剩下的钱”,先要求什么呢? (板书:确定先算什么)

问:你打算选择什么条件,去求“用去的钱”?为什么?

学生自主列式解答,再交流。

3.回顾小结

回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从什么想起的?具体的思考过程是什么呢?(板书:从问题想起)

    小结:从问题出发想起的,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再选择需要的条件来解答。

4.完成“想一想”

出示题目: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师:根据你的经验,打算怎样解题?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完成的同学请在小组里交流。后汇报。

追问: 为什么不选择黄色的帽子?(要最少找回,就得买贵的) 

三、回顾反思,内化策略

1.师:回顾这两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们都是怎样来思考解答的?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下面就用这个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提升经验,深化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师: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桃树棵树-梨树棵树=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树)先算谁的棵数?选择什么条件?题目中还缺少什么条件?(梨树每行有几棵)

第(2)题:师: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乒乓球的个数÷篮球的个数=乒乓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先算谁的个数?选择什么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每袋乒乓球有几个)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追问:这两题都要先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先算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汇报。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从什么想起思考这题?问题什么吗?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地砖的总块数-花地砖的块数=白地砖的块数)先算什么?(花地砖的块数)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总结归纳,畅所欲言

这节课,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你对你这节课的学习表现还满意吗?你还有

什么问题要问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想起

找出数量关系式

                         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