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认识11-20各数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张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谁来说一说。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遍。嗯,小朋友说的真有精神。
【设计说明:由“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引入,能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数的认识,引起学生认数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数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认识计数单位“十
1、教师出示1捆小棒,提问:我这里有一些小棒,猜一猜有多少根?
学生猜测,到底有几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根小棒表示1个一,一起说,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个一、一起数,2个一、3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10个一是十)一起说,接下来请同学们也摆出10根小棒。摆的真快,摆好了用坐姿告诉老师。
2、数学上,我们一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教师示范。现在请同学们捆一捆。捆好了举起来给老师看一下,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一捆小棒有几根?(十根)表示几个十?(1个十)一起读,1个十是几?(十)10个一是十,1个十也是十,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同学读,齐读,同桌读。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
3、现在我们来闭上眼睛想一想小棒是怎么摆的?10个一是十,1个十也是十,10个一是1个十。想好后坐端正。
4、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摆小棒的游戏,看谁摆的快。教师说:拿3根小棒,举起来,放下;拿7根,举起来,拿10根,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拿这么快?有的已经知道1捆是10根,所以速度很快,拿了1捆。想一想还要不要一根一根地数?现在我们再来拿10根。
【设计说明: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联系。】
三、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提出要求:现在你们会摆12根小棒了吗?先想一想怎样摆能使别人看得很清楚,一眼就能看出来,动动脑,试试看,开始摆。摆好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学生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
展示成果,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同学是怎么摆的。
预设:(1)你来数一数你摆的是12根吗?原来你是一根一根摆的。(2)左边一捆是10根,右边再添2根,合起来是12根。(3)左边摆了10根,右边摆了2根。
那这10根小棒我们可以把它捆成一捆,教师示范,这样捆是不是看得更清楚了?我们可以用这个数表示12。这样捆好后我们就可以看到1个十和2个一。左边一捆表示1个十,右边2根表示2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
比较:我们来比一比哪种摆法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眼看出来是12根?(第二种)
追问:为什么第二种方法看起来比较清楚?
第一种方法要一根根数出来,从头到尾地数。第二种方法左边一捆是10根,右边再添2根,合起来是12根。
如果不是这样摆的同学现在赶紧改一下:左边一捆,右边2根。
2、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
引导:现在你知道11根小棒可以怎样摆?我们可以用这个数表示11,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刚刚我们摆了12、11,那像这样十几的数还有哪些?请你选择一个数用小棒摆一摆,你摆的是十几?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小结:我把刚刚十几的数都整理在一起了,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吗?左边都是1个十,右边有几根就是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我们一起来边摆边数,11、12、13...19,那1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你能像这样摆一摆吗?摆好了坐端正。
学生摆出19根小棒后,提问: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请小朋友也添上1根小棒。
3、认读20。
左边1个十,右边又满10根了,该怎么样呢?把右边的10根捆成1捆,请同学们捆一捆,捆好坐端正。一共有几捆?(2捆)2捆是几个十?(2个十)2个十是多少?(20)齐读。20里面有几个十?齐读。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今天这节课认识了11-20各数,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20里面有2个十。
【设计说明:摆一摆、数一数、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十几的组成,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让学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很快摆出20根小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应用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谁来说一说?你们可真仔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请看大屏幕,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有哪些楼层呢?我们一起按顺序来读一读。数到16表示一共有?(16层)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其实在我们的尺子上也有这些数。你能在尺子上找到我们今天学的这些数吗?
谁来指着尺子说一说。它们都排在10的后面,越往前数就越小,越往后数就越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20,齐读(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再从20读到0,齐读。
11在哪个数的后面?15前面一个数是几?12后面一个数是几?比15大比18小的数有哪些?与13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不看尺子,你们会数数吗?教师提出“从7数到17”的要求,指名学生按要求数数。接着一起数。接下来,从11数到20,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数一数。再请一个同学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我们已经知道一捆小棒有10根,现在请捏在手里感受一下,两捆小棒有20根,请你也捏在手里感受一下。
提出要求:现在你能一下子抓出十几根小棒吗?请你们抓一抓,再数数有多少根。这些数都表示十几,那十几的数有哪些呢?谁能一下子全部说出来?再齐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草莓图,一共有几个?数一数。怎样数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草莓。看一看10个草莓有这么多。
(2)出示“草莓图”,提出要求:这里有一些草莓,你能估计出这些草莓大约有多
少个吗?
学生估计后,怎样数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数到10个圈一圈,表示1个十,外面还有几个?追问: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请你也来数一数草莓。
(3)出示“雨伞图”,让学生先独立估一估,你能像刚刚的草莓图一样数一数,数一个划一个,数到10个圈一圈吗?1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教师拿出数学书,我们一起先数出10张,老师来翻,你们来数。看10张纸有这么厚,要知道10张纸有多厚,我们只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捏,感受它的厚度。你能照样子数一数吗?请你们也数出10张,数完后用手捏一捏,感受一下有多厚;如果让你数20张呢?请你接着数,用两根手指捏住20张,感受有多厚。
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设计说明: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无论是抓一抓、数
数,还是估一估、捏一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不断地体验11-20各数的意义、顺序和大小,数感也得以逐步增强。】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20里面有2个十。还知道了十几的数有哪些?一起来数一数,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会认识更大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