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从现实情景中发现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体会只有借助数据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2.学习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
3.体会分类收集数据的作用:不同的问题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通过不同标准的分类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提问:(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童心园里有哪些人?学生说有老师,有学生。教师在黑板上贴写有“老师”和“学生”的纸条。
提问:再好好看一看,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呢?
学生说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游戏。教师继续贴写有“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纸条。
追问:从这幅图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出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
(2)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人?
……
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从中选取了3个问题,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在黑板上贴出问题:
(1)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2)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
3.激发分类的需要。
引导: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知道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你打算怎么分类?(贴“老师”和“学生”)就是要把图中的人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移动卡片)画线,形成表格。
引导: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应该将图中的人怎样分类呢?可以按他们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画线。
小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种分类的方法,你觉得它们的分类标准一样吗?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分类标准?
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二、收集数据
过渡:要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分类以后还要想办法知道每一类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收集和整理数据。(板书课题)
引导:要知道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怎么办?(数一数)
提示: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一个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漏掉了。如果图中的人特别多,特别乱,怎么知道这个人我已经记录过了呢?
示范:可以像这样,做一个记号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重复记录了。
三、 记录数据
谈话:现在,我在图中找到的第一个是学生,怎样把他在表中记录下来呢?学生可能会说画勾的方法。
追问:一个勾就表示?(图中的一个人),除了画勾,还可以怎样表示?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图中的一个人。
要求:那就让我们用这些好方法一起来整理记录按老师和学生分类的情况。请一个小朋友来黑板上记录,再请一个小朋友帮我们报一下,待会儿老师每按顺序给一个人做好标记,你帮大家报出是老师还是学生,然后同学们就在表中记录一个。准备好了吗?开始!
反馈:小朋友们,你们先来帮老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掉的?对呀,你瞧,老师已经按顺序把图中的人都做上了记号,你记录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几位小朋友是这样记录的。
对比优化记录方法:
(1)有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的。(体现了多样性。)
(2)有对齐的和没有对齐的。(哪种更便于计数?)
(3)有符号相同的和符号不同的。(哪种显得简洁一些?)
分析:从记录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知道什么?
小结:从一张记录表中,不仅能知道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还能比多比少,还能想到一共有多少人,真好!
要求:像刚才这样一个人按顺序边做记号边报,另一个人负责记录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这里还剩一个表格,请分类整理?整理好以后,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从你们的记录结果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反馈:老师收集了两组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引导:(指按参加的活动分类的)他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整理的?从他们的记录结果中,能知道什么?(指按男女分类的)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看明白了吗?他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从记录结果中知道了什么?从表中还能知道些什么?
四、回顾比较
1.回顾统计过程。
谈话: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根据不同的问题将图中的人进行了分类,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接着呢?(按顺序做一个记号就记录一个),这个过程就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体会分类整理数据的作用。
谈话:想一想,分类整理数据有什么好处呢?
小结:分类整理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数量,方便比较。
五、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谈话:小朋友们在童心园里玩了一会儿以后,搭起了积木,我们来看一看吧?你能对这些积木进行分类整理吗?你想将这些积木按什么标准分类?
要求:请分别按颜色和形状对图中的物体进行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展示:这位小朋友这样整理记录可以吗?
提问: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这张表中又可以知道什么?
引导: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那这两个表格中,有没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需要时提醒:对同样的物体进行分类整理,什么会相同呢?(总数)口算一下,总数一样吗?
说明我们分类整理的结果是正确的,如果总数不一样,说明?(至少有一个分类整理的结果是错误的)看来计算总数可以检验分类结果是否正确。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谈话:除了积木,我还带来了好多精美的邮票!你看,邮票上都有些什么?(面值,图案等)这些邮票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呢?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将它们整理一下。记录在数学书第2题的旁边。
六、本课总结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