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作者:陈奕彤  日期: 2023-02-14  点击: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从现实情景中发现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体会只有借助数据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2学习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

3体会分类收集数据的作用:不同的问题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通过不同标准的分类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提问:(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童心园里有哪些人?学生说有老师,有学生。教师在黑板上贴写有“老师”和“学生”的纸条。

提问:再好好看一看,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呢?

学生说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游戏。教师继续贴写有“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纸条。

追问:从这幅图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出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

2)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人?

……

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从中选取了3个问题,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在黑板上贴出问题:

1)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2)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

3激发分类的需要。

引导: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知道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你打算怎么分类?(贴“老师”和“学生”)就是要把图中的人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移动卡片)画线,形成表格。

引导: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应该将图中的人怎样分类呢?可以按他们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画线。

小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种分类的方法,你觉得它们的分类标准一样吗?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分类标准?

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二、收集数据

过渡:要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分类以后还要想办法知道每一类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收集和整理数据板书课题

引导:要知道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怎么办?(数一数)

提示: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一个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漏掉了。如果图中的人特别多,特别乱,怎么知道这个人我已经记录过了呢?

示范:可以像这样,做一个记号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重复记录了。

三、 记录数据

谈话:现在,我在图中找到的第一个是学生,怎样把他在表中记录下来呢?学生可能会说画勾的方法。

追问:一个勾就表示?(图中的一个人),除了画勾,还可以怎样表示?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图中的一个人。

要求:那就让我们用这些好方法一起来整理记录按老师和学生分类的情况。请一个小朋友来黑板上记录,再请一个小朋友帮我们报一下,待会儿老师每按顺序给一个人做好标记,你帮大家报出是老师还是学生,然后同学们就在表中记录一个。准备好了吗?开始!

反馈:小朋友们,你们先来帮老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掉的?对呀,你瞧,老师已经按顺序把图中的人都做上了记号,你记录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几位小朋友是这样记录的。

对比优化记录方法:

1)有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的。(体现了多样性。)

2)有对齐的和没有对齐的。(哪种更便于计数?)

3)有符号相同的和符号不同的。(哪种显得简洁一些?)

分析:从记录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知道什么?

小结:从一张记录表中,不仅能知道老师学生各有多少人,还能比多比少,还能想到一共有多少人,真好!

要求:像刚才这样一个人按顺序边做记号边报,另一个人负责记录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这里还剩个表格,请分类整理?整理好以后,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从你们的记录结果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反馈:老师收集了两组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引导:(指按参加的活动分类的)他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整理的?从他们的记录结果中,能知道什么?(指按男女分类的)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看明白了吗?他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从记录结果中知道了什么?从表中还能知道些什么?

回顾比较

1回顾统计过程。

谈话: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根据不同的问题将图中的人进行了分类,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接着呢?(按顺序做一个记号就记录一个),这个过程就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体会分类整理数据的作用。

谈话:想一想,分类整理数据有什么好处呢?

小结:分类整理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数量,方便比较。

五、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谈话:小朋友们在童心园里玩了一会儿以后,搭起了积木,我们来看一看吧?你能对这些积木进行分类整理吗?你想将这些积木按什么标准分类?

要求:请分别按颜色和形状对图中的物体进行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展示:这位小朋友这样整理记录可以吗?

提问: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这张表中又可以知道什么?

引导: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那这两个表格中,有没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需要时提醒:对同样的物体进行分类整理,什么会相同呢?(总数)口算一下,总数一样吗?

说明我们分类整理的结果是正确的,如果总数不一样,说明?(至少有一个分类整理的结果是错误的)看来计算总数可以检验分类结果是否正确。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谈话:除了积木,我还带来了好多精美的邮票!你看,邮票上都有些什么?(面值,图案等)这些邮票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呢?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将它们整理一下。记录在数学书第2题的旁边。

本课总结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