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隐性问题及矫正策略研究
作者:朱佳晟 日期:
2025-03-24 点击:
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隐性问题及矫正策略研究
摘要: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促使教学质量飞速提升,特别是对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知识基础,小学数学概念属于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概念教学则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奠定了基础,为小学生后续知识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隐性问题作了分析,提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矫正策略,为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隐性问题;矫正策略
概念时个人思维出发点,只有学生掌握概念才能够深入理解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灵活运用。在数学知识体系内,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数学教学基础内容。做好概念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与阅读能力,还能够增加学生数学钻研热情,提升学习效果。为了能够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那么就需要将数学核心内容作为载体,明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做好数学内容本质与数学思想的发掘,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一、小学数学概念概述
(一)数学概念含义
概念术语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诸如,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等,从哲学角度来看,数学概念为客观现实中,人脑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本质属性的反应,主要体现在数学语言中符号、名词以及术语等准确含义[1]。例如,数学周长概念为封闭图形一周长度。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客观事物包含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具有客观事物特有的、决定其性质的、同其他事物相区分的属性,也就属于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对数学概念内涵进行研究,那么就必须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进行研究,但是却无法决定事物本质,甚至是可改变的,诸如,颜色、大小、形状等都不属于事物本质属性。
(二)小学数学概念特点
1、多样化呈现形式
小学数学概念在呈现形式方面具有多样性,随着小学生知识量逐渐增加、接受能力逐渐增强以及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发展,借助图画方式呈现概念方式逐渐减少,而描述式概念则应运而生,特别达到小学中高段,则是选择定义式,但是一部分概念仍然是初步定义。
2、阶段性教学
由于小学生在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在教材概念理解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障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可以选择分阶段渗透方式,诸如,数数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物体分类,分类后就成了结合,通过学习数的概念进行集合概念的渗透,诸如,分数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只有在低年段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到了高年段甚至是初高中才能对分数意义、分数性质进行深入理解[2]。
3、相对直观性
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概念具有非常强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知识经验储备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思维形象同数学概念抽象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大部分小学数学教材的数学概念定义不够严格,大多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或者是已有知识储备,借助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形象,初步树立感性认识,在学生头脑中能够形成较为直观的印象,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概念内涵。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隐性问题
概念教学包含数的概念与运算概念,这也是数学学基础,为正确运算、正确判断、正确推理提供依据,为培养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发展智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现实概念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隐性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概念教学明确定位,致使学生在概念学习方面不够透彻,甚至并未牢固掌握数学概念,也不了解运用方式与操作方式。例如,在小学数学倍数与约数定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说,若是整数a与整数b,其中b不等于哦,若是a能够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约数,但是如何进行倍数与约数的计算却并没有进一步强调,这就使得小学生并没有深入理解倍数问题与约数问题[3]。
(二)概念形成引导不足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有效引导不足促使学生并未深入、全面理解概念,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也并不了解,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高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说明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但是并未进行进一步引导,又如在吨、千米等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是进行简单、抽象的说明,诸如,1吨=1000千克、1千米=1000米等等,但是学生却并未真正明确1吨多重、1千米多长,学生也无法理解,教师的有效引导至关重要。
(三)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概念教学前,大多先让学生背诵概念的内容,然后将概念与习题相融合,这就使得学生在概念理解上存在着似懂非懂的问题,并未真正了解到概念含义。机械化习题练习促使学生思维固化,只要稍加改动类似问题就无法灵活应用知识。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学习重要基础,一般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大多是结合课程设置进行授课,但是却将概念的内容同其他知识切割,这就使得学生知识学习较为零散,并未构成体系,鼓励概念教学带来学生理解上的压力,无法形成系统化认识[4]。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隐性问题矫正策略
(一)深度探究,设计层次性问题
教学问题设计对学生课堂探究具有直接影响,若是教学问题设计的更加丰富、逐步深入、更加具有层次性、更加具有挑战性,那么对学生深度探究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出逐步深度探究概念的教学问题,诸如,如何表现苹果个数?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实现从整数探究想非整数探究的方向过渡,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个性化方式,诸如,实物表示法、图形表示法等进行非整个数苹果的展示,一半苹果优化到分数的1/2,促使学生渐渐品味分数的产生过程;第二道问题则是进行图形加色,也就是将每个图形的1/2涂成绿色并且进行观察,将分数相对性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虽然面积相同,但是形状、大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第三道问题则是根据原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促使学生从1/2向几分之一的过渡,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还可以结果古代分数产生过程来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真正产生过程,感受来自数学的文化魅力,品味数学学习价值。借助层层递进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分数产生历程,激发学生深度探究积极性,最终理解分数含义。
(二)深度感知,实现操作和表述的融合
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概念定义,不同年段学生选择的方式也有差别,有的选择了描述式,有的选择了定义式,无论选择何种表达方式,概念形成都需要借助语言,若是学生以背诵为基础进行概念表达,未经历尝试语言概括过程,那么也只是机械性识记,并不是非意义识记,理解也仅仅为暂时性理解,随着时间不短推移,渐渐被淡忘。例如,在小学数学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从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大小等引出面积概念,但是并未引导学生独立总结面积概念,这就使得学生对于面积概念体验不够深刻。概念形成中实现具体思维向着抽象思维方向过渡,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能够不断观察思考,利用个人语言尝试进行概念的描述。虽然在最初,学生语言表达不够规范、不够精准,经过不断的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学生逐渐深度感知概念,渐渐形成规范性语言。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面积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诸如,黑板面大小是黑板面面积、桌面大小是桌面面积等等,渐渐过度指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大小为其面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避免强调某些数学概念文字,而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领悟到数学本质内容,鼓励学生能够利用个人数学语言对数学意义进行诠释。
(三)深度理解,更加注重概念内涵和外延
概念内涵体现出概念对象本质属性,概念外延则是某个概念研究对象范围。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片面认为,只要解释数学概念内涵,那么就明确了数学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概念的外延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大多借助特定对象来获得概念上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够实现概念内涵的深入研究。若是概念外延不够典型、不够丰富,那么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概念内涵理解。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对轴对称图形进行大致了解,大多教师选择生活内容导入,诸如,埃菲尔铁塔、故宫等等,或者是借助对称文字、对称图形、对称喜字、小房子图案等等,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左右对称现象,此外还加入一些上下对称图形,更加注重内涵设计,轴对称图形概念不仅包含左右对称、还包含中心对称、上下对称等等,在进行最初教学中,忽视轴对称概念外延教学,在下一个阶段则是借助方格纸来画轴,这样避免出现左右对称图形、上下对称图形等出错,但是中心对称图形却容易产生问题。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那么可以选择较为丰富外延代表,避免课堂中产生以偏概全问题,这就使得个别实例性质与概念外延性质等同。教师需要做好数学概念外延种类、数学概念外延结构研究,促使实例呈现多样性,最终更加准确的掌握数学概念本质。例如,在小学数学平面图形底和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底与高概念后,教师需要进行举例,举例内容需要包含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等,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底与高的理解。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较为枯燥,但是却至关重要。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那么教师需要全方位给予学生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概念,学生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更加快乐、更加扎实的学习,体味数学概念的吸引力,促使数学概念扎根于学生心中。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数学概念学习重要性,积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结合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实际理解能力,结合具体实力,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积极构建数学概念系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寻求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英.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 学苑教育, 2019(2):60-60.
[2]白东波.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J]. 新校园(阅读), 2017(3).
[3]唐燕均, 刘小强.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8):138-138.
[4]黄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江西教育, 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