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用“玩”代“学”:小学低年级数学
——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数学游戏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基于此,文章在遵循数学游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详细论述了数学游戏教学策略,希望实现用“玩”代“学”,让学生学得更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游戏教学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特点表现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认识、解决问题时较为依赖具体的事物和情境;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长,一般为20分钟左右;活泼好动,乐于体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一味地向学生单向灌输数学知识,机械地组织学生进行被动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抑制,最终造成学习效率低下、逃避甚至抵触数学学习的结果。要想改善这样的状况,本文提出,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着力实施游戏教学。
一、数学游戏教学概述
(一)数学游戏教学的概念界定
《现代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到,数学游戏教学是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讲授活动转化为具有教育性的游戏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游戏教学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用在游戏中学习来代替灌输式学习,用主动的玩代替被动的学。
(二)数学游戏教学的实践价值
有利于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数学游戏教学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师、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关系。具体来说,学生是数学游戏教学的参与主体,而教师是数学游戏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数学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并以学情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创设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在进行数学教学游戏时,教师需全程关注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发展、认知水平等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一过程符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同时也有助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
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数学游戏教学契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参与数学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观察、分析、操作、推理、总结、交流等方式,解决数学游戏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切实提高认知发展水平。
(三)数学游戏教学的实践原则
第一,生本性原则。教师在实施数学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情为依据进行教学指导。如在实施数学游戏教学之前,教师要依据学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数学游戏的创编,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学习指导,及时实施形成性评价,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二,互动性原则。教师在实施数学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探索和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阻碍。此时,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对话,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展开合作与交流。
通过这种互动,学生可以清晰地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解题方法,从而更加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三,发展性原则。数学游戏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励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换句话说,实施数学游戏教学,一要符合学情,二要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到”,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通过适度的挑战与努力来掌握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提升个人能力,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课前: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数学游戏,做好准备工作设计合理的数学游戏是数学游戏教学的基础。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数学游戏,做好数学游戏教学的准备工作。
例如,在教授“认识10”这节课前,教师可设计“找朋友”的数学游戏。
游戏规则为:教师拍手五次并提问学生:“5和谁是好朋友?”学生需在准确回答(即与5相加等于 10的数)后,以相同的次数拍手。值得强调的是,教师拍手的次数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变动。学生逐渐熟悉游戏流程后,可转变角色,由学生拍手,教师则依据学生拍手的次数,迅速指出其对应的“好朋友”数字。这一数学游戏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凑十”的概念,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并有效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又如,在教授“6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前,教师可以精心策划“计算大比拼”的游戏环节。游戏规则如下:将学生两两配对,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中,一名学生手持六张分别写有数字16的卡片,另一名学生则手持六张都写有数字6的卡片。游戏伊始,每名学生需从自己手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置于桌面上,随后按照两张卡片上的数字迅速进行乘法运算。先准确说出运算结果的一方即可赢得对方手中的卡片。游戏结束后,教师统计每名学生手中剩余的卡片数量,数量多者即为胜者。此类数学游戏不仅具备竞技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二)课中:根据教学需要,善用数学游戏,推动教学发展尽管数学游戏有极强的实践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组织数学游戏。通常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导入、课堂讲解和课堂巩固三个环节的实际教学需要来实施数学游戏教学。
1.以数学游戏进行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游戏本身恰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的这一特点,将数学游戏运用于课堂导入环节。
例如,在“数的顺序与比较大小”这一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采用“猜猜星星个数”的互动游戏。游戏中,教师可随机抓取若干纸折星星并置于掌中,随后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步推断星星的确切数量,如“星星数量是否达到两位数?”“星星数量是否超过10?”“十位上的数字是否为2?”等。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提问,以“是”或“不是”的方式给予反馈。通过此种形式的问答互动,学生能够积极展开思维,灵活运用数的特征进行推断,逐步缩小猜测范围,直至得出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还有效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为后续探究数的顺序与大小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为后续知识内容的吸收和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以数学游戏替代灌输式教学,促使学生探究
数学游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内容,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究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解决问题。这种学生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师需将数学游戏融入课堂讲解坏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9加儿”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凑十法”。
对此,教师可开展“分一分,凑一凑”的数学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两堆木头的图示,一堆为9根,另一堆为5根,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以学具小棒模拟图示中的木头,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分一分,凑一凑”的活动,从而得出木头的总数。在游戏过程中,多数学生展现出活跃的思维,并提出了多种操作方法。例如,有学生直接数出14根小棒,也有学生将5根小棒分为1根和4根,先将1根与9根凑成10根,再将这10根与剩下的4根相加得到14根。游戏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游戏成果。同时,在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凑十法”进行简要的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此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还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3. 以数学游戏进行巩固练习,助力学生应用
随堂练习是学生应用和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旨在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而数学游戏能推动学生运用己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随堂练习环节应积极引入数学游戏,实现练习过程的游戏化,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的课堂练习环节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元、角、分,并且具备了基本的加减计算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小小商店” 这一数学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各自的角色——售货员或顾客。同时,为了营造真实的购物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摆放各类商品,并附以明确的标价。接着,教师需向售货员和顾客分别分发售货记录单和消费记录单,引导他们根据实际的交易情况,详细记录所购买的商品、单价、支付的金额以及应找回的余额。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具体情境进行数学计算。在此过程中,若部分学生遇到计算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其查漏补缺,同时锻炼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此举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具有显著作用。
(三)课后:配合政策落实,设计实践作业,拓展数学课堂创新作业类型方式,鼓励科学设计实践性作业。数学游戏极具实践性,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实践性作业,以现固学生的旧知。在数学游戏的实践性作业中,学生得以将数学课堂的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应用数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显著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以数学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作业。
例如,在讲授“克和千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挑战最强手感王”的游戏类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学生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生活中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做单位,较重的物品可以用“千克”做单位。那么,1克、1千克的物品大约有多少呢?
快回到家中,找出一些物品,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吧!
要求1:苹果和鸡蛋是我们熟知的物品,它们到底有多重呢?先估一估它们的重量,再称一称进行验证,最后数一数、算一算1千克这样的物品大约有多少个。
要求2:和爸爸妈妈一起选择家里常见的几种物品,各自掂一掂、猜一猜它们的重量,然后称一称。谁猜的重量最接近实际重量,谁就是最强手感王!
以上作业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使学生在家庭环境下能够积极投入实践性作业,在多次预估与称量的过程中加深对“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其量感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游戏教学在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它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鉴于此,教师应当遵循生本性、互动性和发展性原则,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数学游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数学游戏教学时,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数学游戏教学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