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研修总结

作者:潘秋英  日期: 2025-03-18  点击:


潘秋英学员个人研修总结
时光荏苒,加入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国华)已有3年,在这段宝贵的研修时光里,我在各个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成长与蜕变。工作室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专业的引领以及与众多优秀同行交流切磋的机会,让我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前行。
一、师德修养:坚守初心,以德为先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有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满腔热情,勇挑重担;对同志,满腔热心,团结互助;对学生,满腔热爱,乐于奉献。
在日常教学中,我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烦恼,我都耐心倾听,给予鼓励与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怀。同时,我注重自身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用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中,我秉持真诚、负责的态度,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教育活动,为教育公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践行教育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理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加入工作室后,通过参与各种培训、研讨活动以及与导师和同仁们的交流,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极大的更新与提升。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环科园实小数学学科的领衔人,我秉持“为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的理念,从儿童的视角审视数学课堂,追寻“以情启智、以情育情、以情励志”的课堂境界。作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转型‘大课堂'研究”的主持人,我带领学校数学团队潜心研究数学课堂,认真学习前沿理论,一次次的研讨,一次次的磨课,磨掉了青春岁月,也磨出了我娴熟的教学技艺。我不但是同伴的陪跑者,也是冲锋在前的领跑员。曾获无锡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无锡市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江苏省微课比赛二等奖、宜兴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等。在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苏e优课”展示活动中开设5节公开课,网上播放量达100多万。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教育研究与评论》、《江苏教育研究》等省级核心刊物,成为《江苏教育研究》及《小学数学教育》杂志的封面人物。
三、教学实践:勇于探索,提升质量
作为环科园实验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宜兴市小学数学兼职研训员,始终坚持在小学数学教学岗位,竭力为每一位师生服务。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我带领全校师生让“双减”真正在环科园实小这块沃土生根发芽。将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作为落实“双减”的抓手,通过守住作业设计关、守住作业布置关、守住作业批改关、守住作业讲评关这“四个环节”,构建良好的作业生态。将构建“优学”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的途径,通过构建“1+2”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和“两段式”课后服务课程菜单,让课后服务工作有情味、有温度。指导多名教师在创新作业设计与课后服务优秀案例评选中获奖。学校连续被评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
作为宜兴市小学数学学科兼职研训员和数学中心组成员,我多次在宜兴市专题研讨活动中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经常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与他们一起钻研教材,一起备课磨课,在研究中老师们不断成长。史雪芬、史夏妍、王芸等老师在无锡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刘燕、王霄等老师获无锡市数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朱亚琴、钮倩、董丹萍、朱佳晟等老师在宜兴市三优课评比中获一等奖;邵网萍老师被评为无锡市小学数学第八批教学能手等。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主动走向宜兴最边远乡村邮堂小学支教,把优质教学资源带到乡村,带领乡村师生共同进步。
四、项目研究:积极参与,专业成长
在工作室的引领下,我积极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并通过课堂实践进行验证和改进。
作为无锡市“四有”好教师团队领衔人、学校数学团队的引领者、无锡市未来创新基地项目的主持人,近两年学校有二十多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有八位教师申报的课题立项为省市级规划课题。其中工作一年的黄如琳老师申报的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顺利开题。工作三年的王婕老师申报的无锡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成功立项。
五、风格提炼:以生为本,智慧育人
我始终秉承“以生为本,智慧育人”的教育理念,追寻有“深度”、有“温度”的数学转型“大课堂”。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关注学科本质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构建“大课程”的真实背景,围绕“大问题”的整体思考,聚焦“大概念”的理解迁移,构建“大结构”的学习图式。
在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研修经历,是我教育生涯中一段宝贵的财富。我将倍加珍惜这段经历,感恩工作室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