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观摩江苏省2023年小学数学优质课《圆的周长》有感

作者:唐薇  日期: 2024-03-03  点击:
  这节课既要发展学生几何直观,又孕伏着数学推理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学生对圆周长的已有经验,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现实。不少学生对圆周长计算公式、圆周率及其数值的无限不循环特性等,都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因此,课堂学习之初,严老师不讳言的让学生充分表达已知,既是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关照,也能引发学生体会。
  严老师基于学生方法的经验,先从数学实验出发,引导学生在测量圆周长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借助正多边形,通过观察感受、数学推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接着观看一小段视频,带着学生重温数学家们不断求索圆周率的探索历程。最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明了圆周率的含义,进而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本节课是以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作为教学起点的,我们也不妨思考,要研究圆的周长,学生基于已有经验,习惯于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是否可以先研究圆的周长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感受体会,自发的生长出想要研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