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讲稿
作者:唐薇 日期:
2024-03-03 点击:
次
缘起
在未走上三尺讲台之前,我与大多人的想法一样,教师在课堂上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课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添置课堂元素,将喜欢活动形式搬进课堂。在开始做教学设计时,常常以自己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以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以及常见的活动开始思考教学。按照如此,就出现一个问题,部分学生上课的兴趣不够浓厚,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意写作业,甚至是上课讲过的知识点毫无改动地再问一遍,仍然是答非所问等。王特推荐我们阅读书籍《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阅读后略有所思。
书中提到UBD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它的全称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是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 McTighe)在对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泰勒的“目标导向”模式进行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教学设计框架。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01身份认同
一、身份认同:教师是设计者。教师在授课之前必先备课,对所教内容进行设计。因此,书中谈到教师是设计者,不无道理。教师的基本工作是精致地设计课程和学习体验活动,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教师也是评估设计师,诊断学生需求以指导我们的教学,使我们自己、我们的学生,以及他人能够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里提及“学生需求”,如何诊断学生需求?在所有设计行业中,设计工作都要受到标准的指导和约束。教师设计教学内容也不是随心所欲,要遵循国家、地区的标准,这些标准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帮助我们明确教与学的优先次序。除了外部标准外,在设计学习体验活动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多数人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因素,(个人认为这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相似)。例如学生的兴趣差异、发展水平、班级规模以及前期成就都会影响我们对学习活动、任务和评估的思考。良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些新的技能,而是为了以目标及其潜在的含义为导向,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因此,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教什么”,更应该思考“如何教”?如何更全面且高效地“教”。思考这一问题,其实就是在设计。
02传统设计的两个误区
书中提到传统设计的两个误区:1.活动导向的设计以活动为中心的课,有趣,学生沉浸其中,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过去了。学生参与过程,就如参与游戏一般,过眼云烟,缺乏对存在学习者头脑中的重要概念和恰当的学习证据的明确关注。学生认为学习只是活动,而不是对活动意义的深刻思考。(如果要使用这一类设计,应该在实践中提炼并验证,小结方法。)
2. 灌输式学习,即学生根据教材或者教师通过课堂讲稿逐页进行学习,尽最大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所有的事实资料。“灌输”本身就含贬义,因为在灌输内容时,学生就会淹没在无休止的事实、观点和阅读中,很少或者根本感受不到能促进学习的总括性观点、问题和学习目标。(如果要使用这一类设计,应该在每一个环节后作一个内容的总结,方法的提炼。)
03ubd教学设计的雏形
UBD教学设计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设计之初详细阐明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设计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达到这些目标的证据是什么样的?教与学所指向的、构成评估的表现性行为是什么样的?书中提供了UbD模板的雏形。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我们先来看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首先思考你想要学生理解什么,根据问题构建理解框架。明确学生学习的理解目标和基本问题。其次核心是要发展学生的何种理解能力,即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等六个维度。最后对学习目标或结果进行一个整合设计,明确学生发展的能力维度,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其中要做到理解性学习和坚持真实性原则两方面。在前一个阶段中,明确学生的具体能力发展目标,在第二阶段则以目标为标准,设计导向性问题,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达到真正的理解。并且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况,设计具体的评价活动;注重评价活动的多样性,用表现性任务评价、口头或书面作业、小测验或测试、非正式评价等方式。
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在设计教学时,要从输出端(学生)开始思考教学:设计以深度体验、科学探究、社会调查、辩论、反思、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辅之以适当的知识背景补充。
对于我来说,此前的教学多关注到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接受这些内容?这让我引发深思。但从书中我也读到了改进措施,一就是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突出强调清晰的目的和明确的表现性目标,有引导性的智力目标,清晰的优先次序来架构学习体验。二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要点、解决什么问题,学习与什么相关,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
当然UbD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是较高的,教师须深刻理解设计框架,以高质量的课程材料作支撑,以长期的专业发展为保障,才能发挥UbD教学设计的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终为始,大胆探索和尝试,设计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得以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