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

作者:唐薇  日期: 2023-03-01  点击:

老师《乘法分配律》这节课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性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沈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借助经验多视角理解乘法分配律。首先,借助直观图示来理解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结合“形”来研究“数”的运算律,借助直观丰富的表象去感悟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其次,借助实际问题来理解乘法分配律,通过比较计算结果或乘法的意义,把解决问题的两种解法构建成一个等式,体验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另外,在引导学生交流算法时还注重联系乘法运算的意义来加深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接近本质的理解。一旦生成了真正的理解,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融会贯通了,就能实现知识的精确分化,从根子上消除产生混淆的土壤。

“规律探究”过程中对猜想的验证,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大量举例的方式进行验证,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之一。但举例验证绝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随意地举几个例子。教学中,沈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既注重了引导学生正确地举例,即举的例子要符合“两个数之和乘第三个数”以及“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然后相加”这样的特征,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正确地验证。同时强调结论的得出必须通过列举大量的例子,只有找不到反例,才能进行归纳,获得结论。这样的教学才是扎实和有效的,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学会知识”,也有学习能力的增强和理性精神的渗透。

最后,沈老师又回到一开始的情,在情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深理解,提升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