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读”出数学力
——培养低学段学科阅读能力
【摘要】数学阅读应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新常态,它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与提高数学学习力。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在数学阅读阅读方面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无法具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毫无益处。应此,结合小学低段学生常出现的数学阅读问题,教师有重点的培养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可行性策略就十分重要。从阅读材料、阅读习惯以及拓展数学写作,逐步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改善数学阅读习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 数学文化 低年段 阅读习惯
【正文】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英语时,有一种基本能力培养要求:阅读理解。实际上,多数从教数学的教师也很清楚,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阅读”也是非常基本和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培养数学阅读兴趣和能力,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水平时值得教师和家长重视的。
一、低年段学生数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欠缺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学生自备的课外书籍中,鲜少看见有关数学学科知识的书籍。低年段学生的可读数学材料十分有限,因此学生阅读数学的机会十分少,那么欠缺数学阅读的兴趣必然是常态。同样的,大部分的孩子从来不认为数学也可以阅读,数学的阅读也很重要。他们觉得,语文的阅读更有效,数学可读可不读,因此,老师布置的数学阅读任务也可以直接放弃。
2、没有数学阅读的能力
学科与学科之间向来不是独立的,它们是共通的。那么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自然也是共通的。大部分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低下,也就导致了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不持久,在阅读中往往自以为能够读到了开头,便猜中了结尾。【1】 经常是连基本的题目都读不完整,常常是阅读不够流畅,读题拖拉,停顿也不恰当。有时候还会任意的添加、减漏或者是更改字词。更严重的情况是题目不会读。例如:《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有《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的两个单元,在这两个单元中,就有涉及商或者积是几位数的问题。如下面这一道常考的填空题:
346÷6的商是( )位数,48×5的积最高位是( )位。
会认真阅读题目的孩子,应该是把这题读成:
346÷6的商是几位数,48×5的积最高位是哪一位?
然而,如此简单的一道题目,确实常作常错。经常错的孩子往往就是不会读题,不具备数学能力的那一个。做题时看见前一个空要填几位数,想当然的不再读题,认为后一个空还是要填几位数。这便是受了定势思维的影响,不会阅读的表现。
3、不具备良好数学阅读的习惯
数学阅读具有逻辑性,文字之间的语言是十分的严谨。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阅读的时候,如果不能锱铢必较,那便失去了对阅读材料和题目的把握。《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学生需要学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一个图形知识。在《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学生需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两部分知识重点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到它们的面积,有着相互承接的作用。当然它们之间就产生一个很经典的题型:“围墙造篱笆”。而这个典型的题目会出现下面两种看似相同,实则是截然不同的问题形式:
(1)至少要用多长的篱笆?
(2)可能要用多长的篱笆?
这两个问题的和关键词在于“至少”和“可能”的不同。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和孩子强调“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只需要把长方形的一条长边靠墙,这样围使用的篱笆最短。当课堂和练习时强调多了,那么他们在读题时就看不见“可能”这两个字了。出现“可能”这个词,就说明“靠墙围篱笆”的问题存在的两种可能都需要体现出来,而不是单单一种。
还有时候,看不清题目的要求,例如:“对的画‘√’”。往往有人会画蛇添足,“错的画‘×’”;要求画出三角形,他会画正方形或者圆形。而出现这样省题不清的错误,往往都是孩子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明白数学语言的严谨与灵活。
二、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数学阅读,甚至于从来不阅读,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有趣的阅读材料。因此,寻找合适的数学阅读材料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关键。那么,低年段小学生可以读些什么呢?
1、创设情景,课堂阅读
学科教材是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打开新课改理念下的教材,每个小节的新知识都会利用一个生活场景体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教师这时就应该善于抓举契机,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融入生活场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从而使学生更加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另一方面对数学教材内容的理解及其语言表达能力等有所帮助与提高。[1]
2、引入数学文化,提升课堂深度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数学更需要深度与广度。“你知道吗?”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中的一项关于数学文化知识的固定栏目。它给孩子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数学文化知识,有关于数学家的介绍,相关数学史的追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的研究等。这是苏教版教材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认可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掌握,[2]重视数学阅读的体验。
如何发挥“你知道吗?”这个栏目的有效功能呢?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借助“你知道吗”去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不同的信息科技手段,呈现“你知道吗”这个板块,让学生直观生动、富有感性色彩的知识中开启求知欲望,激活阅读潜能。例如:《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0页,“你知道吗”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介绍,结合孩子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用,理解每种工具的使用范围,更好的知道“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表示的意义。
接着教师还可以利用“你知道吗”夯实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孩子对于公式化的数学课堂总是无比排斥的,那么像数学史板块的出现就是为了挽回他们的心。数学发展历史沉淀着许多有价值的丰富多彩的故事,必要的是时候,给孩子讲讲数学故事,借助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数学概念、定理等,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3] 而且这些故事中也会承载着先人的严谨和不懈,告诉学生,任何的知识成果离不开艰辛的探索和劳动。
可见,苏教版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板块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也是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文化价值的直观窗口。教材是孩子学习的最基础课程,教师更应该放手给孩子阅读它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2]
3、课外拓展,寻求知识
单一教材文本的阅读并不能满足孩子学习数学的需求,走出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数学阅读的范围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低年级段的学生,数学绘本、数学报刊、数学童话等也是低年级数学阅读的重要材料。教师亦可以通过减少孩子的单一数学练习,增加阅读的作业,或者使用示范阅读、集中阅读等方法,从而增加孩子数学阅读的机会,刺激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正确数学阅读的能力
1、数学阅读有技巧
数学语言简洁而抽象,丰富而严谨。数学文字间的阅读和语文文字间的阅读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他的独特性。常常会出现符号与图画语言。这也就决定了,在数学阅读的同时需要勤思多想。这一项能力的养成并不容易,就需要教师平时的指导。在阅读题目时,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关键词的内在含义,明确题目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在阅读公式、概念和定理时,要一字一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在回答问题时,运用学到的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真正做到读说结合,相辅相成。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勤动笔,不动笔来不读书,学生应该边读边圈关键字词,引起阅读时的重视;重视图文的相互转化,培养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
2、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读者的事情,教师也应当把阅读的空间还给孩子们。做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知识帮助孩子们培养数学阅读兴趣的“主导”,促进学生自主阅读、重复多次阅读。独自平常阅读的快乐,养成不依赖,独自自主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还要带着目的去读书,要知道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而去读书,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低年段的学习是为积累,因此孩子们还做不到漫无目的读,没有积累不如不读。带着问题去读,可以二次阅读、三次阅读,结合近期学习的知识做好相关阅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三)升华阅读,由读到写
阅读从来都不是语文和英语的专利,那么写作亦然。数学不仅需要阅读,同样需要由阅读延伸到写作。在学生常见的数学报纸上,就有着大大小小的数学故事,它们都是由同年级的孩子书写并且投稿的。纵观数学报上的一个个小故事,都是孩子们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拓展纪录。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了初步的语文写作后,就应该逐步拓展到数学写作上。平时养成读书笔记的习惯,写一些数学日记,渐渐的结合自己的好奇心和积累的读书心得,上升为数学小论文。为数学阅读增添一些感性思维与文化气息。
数学需要阅读,数学也能阅读。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是很好促进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应当养成的一种良好学习习惯。当然,数学阅读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发挥智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提高孩子的数学语言水平,更好地发展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引领孩子在数学阅读中明白数学道理,在数学阅读中促进数学思维养成,在数学阅读中解释数学问题,在数学阅读中抒发数学情怀。当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时,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必然能够得到提升。也为了他们在今后的学期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管晓蓉,且读且思——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南京),2016.11.44~47.
[2]张华,追溯数学文化课堂的深度——谈五年级苏教版“你知道吗”的有效运用,《教育艺术》:2015.08.37.
[3]雷晓庆,农村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教育参考(沪):2016.06.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