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体味“生活教育”之重,推动数学教学

作者:单美琴  日期: 2023-02-20  点击:
体味“生活教育”之重,推动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对于小学数学的要求也与之前有了不同,以往小学数学的教学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老师也多采用知识输入的方法,注重知识的记忆和习题的锻炼。但时代在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小学数学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要求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回归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实用性,因此我们要体味“生活教育“之重,推动数学教学。
引言: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要从小培育起,因此我们要注重小学的教育,而数学思维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小学数学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小学数学的教学现在不仅仅依赖于课本知识,更强调要与生活结合,将小学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是学科发展的需要,相比于中学数学来说,小学数学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抽象思维的要求反而没有那么高,因此小学数学要比中学数学更适用于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不与生活脱轨,帮助学生掌握实地应用的技能。因此本文将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课堂与生活的结合,课后作业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简单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所教的内容比较基础,多和实际结合。例如:简单的笔算26-13、32+60这种基础运算,注重对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思维模式方面也比较简单。或者是采取图画的模式,引入未知数,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便是培养孩子的简单的数学逻辑思维模式。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为具体,没有特别抽象的复杂逻辑。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段数学着重于计算,贴近生活内容,注重数字方面的认识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固化僵硬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方面,有一种固定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老师反复讲解知识点,并布置大量的习题,学生在这些知识点中,反复学习,反复通过习题来巩固。这样一种枯燥的反复模式,常常被老师所采用。但在这个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难以解决,由于小学教育一般采用班级制度,每个班级的人数很多,老师难以高质量高速度的批阅每一位同学的课后作业,而同学们也因为作业太多,不断重复同一个过程,没有自己的时间来将知识重新消化,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同学们对于新知识建立起来的兴趣,被反复枯燥低效率的学习过程逐渐消耗掉。正所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课本上的知识才能被熟练运用,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在发展中逐渐成为阻碍孩子高效率学习的一块大石。
(三)缺乏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
学习知识是理论层面的大致了解,最终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小学数学教育在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实践这一学习必备。老师利用许多课时去反复教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尽管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吸收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去。这是由于缺乏实践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抑制了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学生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只有硬模式,没有任何触类旁通的技巧而言,他们难以进行自我总结以及方法的创新。在学习生涯中,这相当于一场病态的经历,扼杀了学习的可塑性、创新性。加之,小学生本来就更加注重实践的运用,因此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是必由之路。
二、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相接轨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包含着许多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三个方面,第一,老师要将教学方式与生活理念相结合,创新其教学方式,使其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适应性,第二,老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还要在生活中进行教学,课堂仅仅是教学的一个场所,而生活是教学的另一个场所,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后巩固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后作业与生活化相结合。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注重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范围也不会很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运用到小学数学的加减运算法,例如在超市买东西,计算打折优惠活动商品,最后的结账,又或是日常收银员的收付款工作。因此,我们可以将小学数学的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在生活中确切感受数学的力量。在教基础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特定场景,比如和家长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将买了什么东西,每一样东西的价钱是多少记录下来,做一个加减法计算,得到这次逛超市的账单。又或是让学生假装收银员,在题目中设置特殊场景,每个顾客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应该要找回客人多少钱,十位顾客过后,超市又赚了多少钱。利用生活化的场景设置题目,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计算的魅力。
三、生活化与小学数学作业相结合
每一位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方法大多不同,数学作为一门灵活性的学科,作业的布置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掘弃之前单一的刷题模式,取而代之以习题、知识网的建立、知识运用等多方面的布置数学作业。课堂上把握知识点,掌握知识快的学生,可以在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布置作业,而知识掌握不足的,学习能力较弱的,可以着重于知识网的建立再辅之以习题巩固。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实践的作业方法,将数学与生活结合。作业布置的多元化,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性的基础上建立的,更有助于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自我提升。
小学数学所学习和所解决的问题大多比较简单,对于学生数学的能力要求大多不高,没有特别深奥的数学问题。但是小学数学更多的注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将作业与生活结合,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应用的理解。老师可以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适当的加深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难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感悟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低年龄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更方便与生活相结合,比如,在学习辨认人民币这一章节,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去观看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特点以及作用,并寻找同伴一起完成钱币的交换游戏,一张二十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五元的人民币,又要几张二十的人民币可以换取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这样就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也能实际掌握钱币的使用。在预习作业中,和同伴一起完成,既增添了趣味性,也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对于提前预习也充满了兴趣。在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有了提前的掌握,学生也更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考路线和进程。
当然在生活化与小学数学作业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注重进行课后评价,保证其实施效果。在实施改革后的小学数学作业时,要注意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情况。知晓通过科学的数学作业设计,学生是否在不足的能力方面有补足,找出预期和现期之间的不同,查询不同的原因,及时做出调整,降低或者提高教学难度,增加或者减少作业形式。这样才能保证小学数学与生活化的结合发挥其优势,掘弃其不足之处。
结尾: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要真正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离不开“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根据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在课堂和课后两方面进行改进,在课堂上与生活接轨,在课后与生活融合,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时代提供综合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卫贤. “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践[C]//.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出版者不详],2020:2224-2230.DOI:10.26914/c.cnkihy.2020.048666.
[2]许相菊,董洪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J].华夏教师,2019(25):47-48.DOI:10.16704/j.cnki.hxjs.2019.25.031.
[3]赵红霞,张雨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9,29(05):76-79.
[4]王吉兵.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C]//.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1648-1650.DOI:10.26914/c.cnkihy.2020.049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