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转型“大课堂”研究

作者:潘秋英  日期: 2024-03-08  点击: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转型“大课堂”研究
                     
一、构架多维立体的转型“大课堂”的学习模式。
转型“大课堂”的学习模式颠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做法,真正地实现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1.突破时空的泛在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突破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逐步取代传统的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学习。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泛在学习也称无缝学习、普适学习和无处不在的学习。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根据各自需要,在自由的时间、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把所有的环境都变成学习的空间。
泛在学习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学习时间弹性化。二是学习空间多元化。旨在改变传统教学生态、拓展学科教学场域、构建学习者自主学习方式。其核心意蕴是从儿童的数学现实出发,注重“数学化”与“生活化”的融合,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自主构建数学模型,并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丰富数学经验、培育数学素养。
2.基于探究的深度学习
探究型深度学习,是一种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自己通过各类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最终存进全面学习目标达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探究性深度学习要经历知识的创生、发展、建构、应用的全过程,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再创造学习。
检验探究型深度学习的效果是看能否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课题,能否有效地针对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能否有效在探究中发现新的问题。
3.以学定教的个性化学习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情)来确定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平,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高或过低,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最优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个性化学习可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构建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相关模型,分析学习者已有学习行为,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健康、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
二、开展“走向理解”的转型“大课堂”实践活动。
“走向理解”的教与学有助于学习主体与学习对象之间达成默契,是“不教之教”重要的实现方式。“走向理解”的教学具有实践性、过程性、生长性、创造性、情境性、延展性等特征,努力实践以“理解”为核心追求的数学实践活动,是转型“大课堂”研究的实践路径。
1.以项目研究为支点的融合性实践活动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还要培养全面的科学素养,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开发项目式学习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项目的选择要有意义;二是项目的内容要有整合性;三是项目的学习过程要有探究性;四是项目的探究方法要有多样性;五是探究行动要有合作性;六是项目学习的实施要有科学性。
例如我校以“纸”爱国庆为主题,围绕一张A4进行了各年级不同主题的项目研究(如右图)。
2.以数学实验为媒介的“数学化”实践活动
数学实验着力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具体表现为逻辑清晰、求证严谨的理性思维品质,思绪缜密、敏锐辩证的批判质疑意识,敢于想象、敢于尝试的探究精神。学生通过实验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形成具象认识,同时对这些认识进行深层加工、多变处理,并调动肢体触觉、空间知觉、归纳类比等直觉思维,激活全脑思维。
实验表达是指对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进行数学化绅士,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实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实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我校通过学校公众号《大课堂·实验室》这个平台(如右图),充分给与学生实验表达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潜能,将自己的实验探究发现展示给全校的学生。
3.以数学阅读为载体的绘本创编实践活动
阅读是个体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数学绘本是承载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史宁中教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一文中提到了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三个维度,分别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用数学的思维想、用数学的语言说。针对三个维度设计四条相应策略(如下图)






①听读结合,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富有童趣的语言对故事进行重新诠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自主研读,为进一步探究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②读中设疑,增强意识。数学绘本以渗透知识数学知识为目的,在设计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驱动阅读,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③同伴互读,碰撞思维。在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数学绘本中的数学知识、方法进行总结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达到“1+1>2”的效果。
④创编绘本,提升能力。绘本的创编可以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丰富创作实践经验,提升学生思辨地理解教材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从三个不同维度创编绘本(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