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微课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史夏妍 日期:
2023-02-20 点击:
次
如何借助微课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史夏妍
( 江苏省宜兴市广汇实验小学,江苏无锡 214200 )
摘 要: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活动,微课的传播手段功能性更强,效率也更高。而且微课视频的内容非常新颖,对学习者有更强的感染力,微课对教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能产生很大帮助。应用微课的次数逐渐增加,应用微课的方法也更加多种多样,利用微课教学能促进小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动力。基于此,本文阐述微课的概念和特征,微课教学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进一步总结借助微课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进步的策略。利用微课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利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预习课程,利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实现重复学习。
关键词:微课特征;生本理念;预习课程;概念理解
自微课应用以来,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微课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了新颖性、针对性、内容具体的优势,相比于常规类的大班教学活动,微课更加多姿多彩,更容易激励学生。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征
微课的诞生,是教育事业的一次重大革新,也是最近几年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微课含义的解释众说纷纭。1960年,阿依法大学附属学校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并在取得了一定教学实效的前提下,提出了微课概念和短期课程的概念。胡铁生是我国著名的教授,对微课有一定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微课,他对微课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应用微课,在胡铁生的认识中,微课是以新的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为指导方向,课程呈现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以视频为主,同时也是多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视频非常精简,不繁琐,针对的是某一个知识点,视频的内容可能是实际课堂上的某一个教学环节,由此胡铁生将微课定义为碎片式的学习资源。田秋华教授就业于广州大学体育学院,他认为微课是以学校资源为基础的,并且结合了教师能力和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为线索,形成独立、完整而又体量和规模都比较小的课程。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太多限制,也非常提倡资源共享,可以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也可以是教师从网络上寻找合适的微课视频资源,需要将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实际。微课的应用能提高教学质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也自然成为了教师成长的一种新范式,使得教师能有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棘手问题。
从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微课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微课也是一种小课堂,音频和视频是微课的载体,教师使用的微课视频要对学生的现实情况有充分的考虑,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学习特征,另外还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展示课程知识点的信号有声音、图像、文字。整个生命周期包含获取信息、加工、存储、传播和使用,对教学工作有细化作用,能提高教师教学具象化水平,微课视频展示教学情境、立体空间都有很高的形象化水平,生动而又多姿多彩,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更高的自由度。微课的特征是课程时间短,有突出的主题,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占容小,通常只有几十兆,使用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通过移动设备就能学习。不仅如此,微课还有很强的交互性,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帮助。
二、借助微课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一)微课教学体现生本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微课,对知识点的讲解会更加完整细致,教师需要做的是协调好教材、微课视频、板书的应用形式和时机,这也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技能能得到提高,也有助于教师的学习和思考,促使教师能够在专业发展中取得成就。实际工作中,教师需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有一定考虑,并在学习、研讨的过程中有所体现,确保运用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应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也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也会有所减少。面向小学生实现优质教育,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快教学的速度,增强教师参与教学的能力。微课教学应突出生本理念,使得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比较突出,能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也方便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一数的课题内容时,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年纪还比较小,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还非常少,就采用了微课资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使用看和数的方法比较常见。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物体,做到一件一件非常细致的观察,数一数这些物体一共有多少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初步感受到观察的条理性。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准备了动物乐园的场景,场景中有非常热闹的氛围,这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相符合。教学期间,教师暂停了微课视频,让学生观察截图上都有什么动物,然后再分别数出不同动物的个数。并在黑板上使用圆点标记,一个圆点对应着一个动物。完成了微课视频的学习环节后,引导学生的动脑动手操作,为学生准备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学习内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期间,教师对学生起到作用应该包括引导、组织,教师不能将知识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这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是以教定学,而是应该反过来以学定教。老师的教学活动只进行一遍,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教师就已经完成了这一环节的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包容性可以适当加强,可以尝试再次为学生讲解相同的数学知识,相同的教学方法行不通,可使用其他的方法,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良性循环,尽量消除两级分化的不良现象。微课的应用能够促进数学教学教师重视小学生的差异化,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
(二)微课帮助学生预习课程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其诸多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翻转课堂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是一种考验,也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同时翻转也是微课应用数学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能够从微课视频的介绍中了解本节课的一些难点知识,也就是学生学起来可能有困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预习有效性。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除了有传授知识意以外,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多种学习品质的塑造,因此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的学习任务还比较轻松,教师和学生都能抽出时间来实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预习需要坚持,需要学生对预习有足够的重视,如果学生能够养成课前预习这个好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容易坚持的预习方法,将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预习这一学习习惯,数学教师会明确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帮助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但小学生实际在预习时,很容易对课本上的要点有困惑,而且在把握真正的知识点和教学重点时有一定难度,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此时,微课的远程教学功能就能发挥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让学生能够顺利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方法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安排学生预习,在预习时,一部分学生对 “分母不变,只加减分子”的含义不能良好理解,即使接受了这一数学计算方法,记忆的机械化特征比较明显,应用时也只能进行模仿。实际上不能理解这一数学内涵,更别说能举一反三。当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了这个困难,想要再预习之后的内容就会很坎坷,进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提前制作或选择一个微课视频,对通过“分母不变,只加减分子”的含义进行解释,从而有效解读课程中的难点知识,在此条件下,学生的预习效果会比较好,而且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也能得到有效纠正。在微课的帮助下,小学生也能提前领悟教学课程的内容,并能够在正式上课的环节中,合理使用预习期间学到的知识。在学生的预习环节中使用微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当小学生具备了使用微课进行预习的能力,就能在自己的努力下拓展知识面,进一步形成自学数学的能力。
(三)微课教学实现重复学习
应用微课进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内容,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性能起到一定作用。实施微课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不好的内容也能有效消除。微课教学有效融合了音乐、配音、动画、图像和文字,有效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空间,在展示一些原本枯燥无聊的数学知识时,突出全方位、形象化的优势,成功营造了特定的教学氛围,使数学课堂更具互动性,也更有趣。学生有了学习的驱动力,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更好。教师应善于利用微课的优势,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头脑也更具创造力。如今小学学校开展的教学活动几乎都是大班讲课,而且上课期间教师讲一个数学问题只进行一遍,学生要想听懂教师讲课,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要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有良好的掌握,否则就很有可能一句话听不懂,这节课就都听不懂了。可利用微课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通过制作微课视频,高度涵盖课堂教学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或者是自行开发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里自主通过微课视频来学习,可反复观看微课视频,也就相当于重复学习一个知识点,此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相对好一些,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可在课下通过微课继续学习,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很有可能就理解了自己不懂的数学问题,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愿、自主学习能力、深度思考、探究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深入研究微课视频所讲解的知识点,增强自身的深入探索能力。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数学知识时,要求学生能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对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深刻的体会,进一步促使小学生具备用数学概念、规律、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需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锻炼小学生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教学内容的出现顺序是数的组成、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并设置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现实生活的体会。但是一些同学,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能很好理解。直到下课,学生还是没有完全学会,对此,教师就利用了微课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再继续慢慢学习。
(四)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就数学概念理解而言,在教学活动中,通常学生都是理解为主,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数学概念有的容易理解,而有的则比较复杂,晦涩难懂,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为了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使用微课创建合适的情境,可以是生活化情境,也可以是富有数学学科本身特征的情境,要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做为重要的依据,创造“微情境”。面向数学概念有了合理的情境,课堂教学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优化,同时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跃。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学中数学教师借助微课来设计问题链,紧密联系生活与课堂,实现打造优质课堂的目标[2]。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师选择的微课视频,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方便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然后在创设的情境中,融入数学问题,迅速内化新的数学概念,顺利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教师准备的微课视频是“葡萄丰收”,视频中展示了生活中农民庆祝葡萄丰收的情境,参加的人很多,现场也非常热闹,葡萄采摘者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视频播放了三分钟后,老师在视频屏幕上插入准备好的内容,通过 Flash教学材料,向学生提出问题:罗小春一共采摘了12串葡萄,每个篮子都能放4串,这些葡萄可以放几篮?”许多学生很快就得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又继续向学生提问:这个算式中的余数是什么呢?同学们面面相觑,终于有一名同学说出了余数是0的正确答案。接着教师又继续出题:罗小春共采摘了17串葡萄,每个篮子放4串,总共可以放几个篮子,是否有多余的葡萄。同学们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从没有余数到有余数,循序渐进的除法转换,对学生接收和内化数学知识是非常有利的,此时学生也能对余数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结束语:虽然微课是一种非常有优势的教学手段,但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是比较合理的,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和自律性还不够强,使用微课视频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监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辅助功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学习的环节,也可以使用微课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产生深刻而又正确的理解,教会学生利用微课查缺补漏,重复学习一些在课堂上没有听懂、没有较好掌握的知识点。此外,在教学期间,教师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觉醒,形成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郎智宏.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家长,2020(14):79-80.
[2]梁笑平.促进有效学习——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3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