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转化策略,优化解题思维
作者:史夏妍 日期:
2023-02-20 点击:
次
巧用转化策略,优化解题思维
广汇实验小学 史夏妍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的学习要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适时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而且数学转化思想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简单易掌握。通过分析题目,我们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恰当地适用数学转化思想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鉴于以上的思考,研究主题为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运用。主要研究当前小学数学学习中哪些方面用到了转化的思想。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其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意义。
一.转化思想在公式教学中的运用
公式的推导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公式比较抽象,有的学生即使可以非常熟练得背诵公式也不一定搞得清公式是怎么来的,那对于学生的长期记忆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在教授时如果能让学生清楚得了解到公式的来龙去脉,把死记硬背转化为简单易学的公式理解,我想可以让学生既学得轻松又不容易遗忘。
例如,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在五年级时继续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果在教授时我们完全把这个知识当作新知来传授,那么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加大。所以,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指导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面积和它相等的长方形,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转化后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样学生对于新内容的学习是水到渠成的,学生自然很容易掌握,而且学生在自述转化方法的过程中也就把转化这个数学方法内化成自己的解题方法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的必要性,“我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推导是我们已知的内容,所以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把不会求得转化为会求得,从而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的掌握这为以后学习难度更大的推导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内化转化的思想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碰到新问题时,自然而然的把它往学过的内容上靠近,而不会出现拿到题目一筹莫展的情况。
二.转化思想在图形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跨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于图形知识的掌握也是从认识图形到会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逐步上升,层层递进的。转化的思想同样贯穿其中。
例如,我们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由于它不是我们学过的规则的多边形面积计算,所以无法用一个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来,那怎么办呢?学生就会自然地想到,既然我们已经会求单个多边形的面积了,那只要把组合图形转化成能直接求面积的多边形就可以了,在此感受到了转化思想的必要性,接着很流畅地引导学生继续说,可以怎么转化呢?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发现运用割或补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转化,,老师适时再强调割补法对应的注意点就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下的,老师只需要适时点拨一下就可以了。长期这样潜移默化的教学,能让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老师说学生做这样的“填塞”式教学。
三.转化思想在数学计算中的运用
任何复杂的计算题都是从简单的题目中转化来的,只要让学生能清楚得认识到计算的算理,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很简单,正确率也会得到提升。
五年级上册学生计算的重点就是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的计算题都是围绕整数开展的,而学生对于整数计算已经产生了思维惯性,所以在教学时要办法把小数的计算和整数的计算联系起来,减少学生学习时的陌生感。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可以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算。如3.6×3可以转化成36个十分之一乘3,结果是108个十分之一,就是10.8,实际在口算时就是直接算36乘3,,再看乘数是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知识,它和学生熟悉的整数计算是有相似之处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要点小数点一个不要而已。那学生学起来肯定更简单更流畅。同样在这样的解题过程中,学生会将转化的思想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教学中有非常广泛的运用,因为它简单易学,而且它也很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但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明白数学思想的教授不是一个可以操之过急的过程,而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让学生渗透转化的解题思想,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转化这种解题思想给我们数学学习带来的便利性,要先让学生树立起运用转化思想的意识,再引导他们慢慢掌握并能独立应用。转化思想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都联系起来,将前后学习的知识冠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