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拓展与尝试,彰显整合数学本色 ——《数字与信息》磨课实践与思考

作者:范谦  日期: 2023-02-19  点击:

拓展与尝试,彰显整合数学本色

——《数字与信息》磨课实践与思考 

【摘要】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应用到生活中。《数字与生活》就是这样的一节实践课,很好的将数字与生活整合在一起。学生可以从中研究出关于生活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丰富的收集和实践中形成大数学观。很好的体现了“回归生活”这一理念。

【关键字】数字与信息、编码、整合数学、生活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内容。这是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学生通过对本知识的学习,能帮助他们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了解与生活实际关联密切的现象,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磨课探究,拓展与尝试,利用融合课程的理念,将多学科的知识,以及多学科各种学习方法应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帮助学生了解、比较、探究和注意生活中的数字知识,激发数学兴趣。

下面就以《数字与信息》这节课磨课前后环节上的各学科整合过程为例,谈谈数学与其余学科融合的形态下,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课前布置任务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和对应的身份信息,了解身份证号码包含的大概意义。在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作初步的了解。

数字编码虽然无时无刻存在于大家的生活中,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注意到他们。同时,身份证号码是国家统一编制给每个人的唯一代码,但是绝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注意或者直接使用过他们身份证,因此,如果不给予孩子时间做充分有效的课前收集信息工作,那么这节课将十分枯燥、无趣。孩子还失去了自我探究的过程。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孩子更好的融入这节课。

二、教学设计拓展探究

(一)回归生活,世界观的培养

在创设情景导入学习环节的前后对比

【首次执教】

师:家里有小偷进入,你这时应该拨打什么电话?

生:110

师:这是什么电话?

生:匪警电话。

师:你还知道这些电话号码的意思吗?(出示:119120121112

    【再次执教】

师:这张图片中发生的事件大家知道吗?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之一,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因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而闻名于世,但在415日傍晚发生大火,其标志性塔尖在烈火中倒塌。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发生火灾时应该拨打什么电话呢?

生:119是火警电话。

师:这两张图片是321日江苏响水发生的化工爆炸事件,伤亡惨重,当地紧急出动了90多辆救护车,3500名医护人员参与救治,与死神争分夺秒。

生:你们知道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

指出:如果有人突发意外,需要紧急送往医院,就可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

两次执教过程中,均将安全教育专题知识的融合在了数学学习中。在前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可以很迅速的说出常见短号码119120等的意义。可是经过磨课探究,老师们尝试插入与时事相关的知识,如: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盐城响水的化工厂爆炸事件。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普遍有了重视生活中的现象的情绪,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用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考察世界现象和数学数字的关系。从而体会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回归生活,体验并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

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律探究并思考的前后对比。

【首次执教】

(片段)

师:学生口述你收集的其中一个身份证号码,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我可以很快的猜出这个号码的主人与你是什么关系。

学生报号码,教师记载并说出对应的信息。(激发学生寻找身份证号码规律的兴趣。)

探索了身份证号码的各部分代表什么信息以后,给出一对同性双胞胎的身份证号码,指导小朋友研究。

【再次执教】

     学生探究完身份证以后,教师增加了两类尝试性拓展。

1)新增身份证的读法教学

师:在读身份证号码时,我们也可以在相关信息处略作停顿,在必要的情况下方便他人记录。像这样,地址码江苏省32,无锡市02,宜兴市82;出生日期码2010  0926;最后的顺序码4 871;校验码3分开读。

出示:32  02  82  2010  0926  871  3

利用音乐的节拍:×××××××××××××××××× 

再由教师带领学生读其余的身份证号码,边读边打拍子。

2)尝试编制身份证

给出一对同性双胞胎的基本信息,如下:

她们都是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人,生日是:2008104日。

师: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一猜她们的身份证号码怎样编制的。

提问1:地址码是什么呢?   学生答:320282

提问2:出生日期码怎样表示呢?   学生答:20081004

追问:接下来应该怎样编制呢?地址码和出生日期码都相同,还有什么相同?那她们身份证号码就相同吗?(突出顺序码的作用)

在后期的执教环节中,教师尝试性地融入了音乐节奏的元素,将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艺术方面的知识能力构建在一起,体现了以数学为中心的融合实践模式。让学生不仅仅是了解了身份证号码的编制方法,同时掌握对身份证号码的普遍口述方式,给自己身份证号码的记忆提供便利。

给双胞胎孩子编写身份证号码,一方面是本次课程所学的应用,另一方面体现了这节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真正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的综合情景,经历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探究与发现“问题”的经历贯穿始终。真正地发挥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在学生设计数字编码环节的前后对比

【首次执教】

1)师:编码是门大学问。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个?下面举行“小小设计师”比赛。

给出要求:

最近我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积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工作。为公平、公正地选拔出我校的“新时代好少年”,全校同学都参加这次活动。

请你为全校同学编制参赛号码,想一想:你编的号码要表达哪些信息;每一部分信息用几个数字表示?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讨论交流:需要有年级、班级、学号这三部分。每部分用几个数字表示。

2)追问:那明年还可以使用吗?

【再次执教】

     在以上环节上追加连环问

3)师:明年还将举办第二届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你设计的号码能否唯一且不变呢?

方法:用入学年份表示年级信息。

4)我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中评选“新时代好少年”,还要添加哪些信息?

提示:增加学校代码

5)我市评选出的“新时代好少年”去全国参加评选活动还要添加哪些信息?

编码没有最好,只有合适。学生编码体现了学生对生活中的关注点。教师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看待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现象。希望学生通过源于生活的真实问题的实践探索,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融合数学与其它知识之间的知识体系。

三、“整合数学”体会

生活离不开数字,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传递着信息。通过数字传递信息也是高效的一种体现。英国凯里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今天我们都成了号码,……没有号码,我们有时候就像不存在似的。”

《数字与信息》一课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的各处都充满着用数字来表达的信息。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恰当的去体会这样的知识,培养他们自发地对周围的数学信息有关系。课程整合的尝试与探索中,教师发挥着价值引领的作用,将数学生活进行改造,同时基于学生已有的其它学科的认知与数学融合在一起。整合数学中的“数—科融合”,着112的功能,真正体现了“为素养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