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基于生活,自主探究
——浅析自主探究模式在儿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张琳
摘要:随着新课改推进,课堂教学活动也逐步由传统授课形式转向探究式、开放式教学形式,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就培养儿童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改善数学思维以及促进知识内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数学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也要高效地运用生活化的自主探究模式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生活化;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提出: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自主探究模式是基于建构学习主义理论之上,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既符合新课标要求,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并对改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基于儿童数学学习规律、学习心理与学习需求,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生活化的自主探究,进而才能真正提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一、创设生活化活动氛围,激发自主探究意识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工具型学科,其教学的核心主旨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目前,小学数学中设置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意识与能力,为提升其数学素养奠定基础。但是,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不应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活动”,还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学情、活动要求及学生的活动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符合其实际生活的一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或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化活动氛围或情境下高效地进行实践活动,以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内化及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能力,最终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保障[2]。
如在《认识人民币》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化应用情境——“超市购物”,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手中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设计一些生活化应用游戏——“兑换找零游戏”、“人民币换算游戏”等等。此类生活化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既可以为学生还愿、再现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情境,也能够通过相关的“兑换”、“找零”等生活化实践内容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其在生活实践中使用人民币的能力与效率。最后,教师在完成人民币相关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后,还要鼓励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去思考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如快捷、简单的整数加减法技巧或规律,自主探究、总结人民币找零时的计算技巧等,以此来强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并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发散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依托生活化思维训练,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生受其年龄等因素所限,其思维能力普遍偏低,且数学思维多会具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与“狭隘性”,对数学问题的认识也往往停留于问题的“表层”,一旦数学问题略有变化或变型时,则会表现出无从下手等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在组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也要进行生活化的思维训练,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断改善、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数学思维能力[3]。
如在“认识比”单元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则可以结合教材及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下午3点左右时进行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实践活动目标、步骤、内容、可能遇到的问题等进行自主思考,并将可能遇到的问题、拟解决的方法等写出来,并加以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分析、验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很多学生会结合教材内容、教学要求高效地完成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并运用比例计算出大树的高度。但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设计与实践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果在上午9点的时候测量大树应该如何进行设计,如果在中午12点时测量大树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等等。此时,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则会被有效地引入到了“多元化思考”、“多视角思考”的方向,其数学想象力、数学思维能力均会得到有效的训练。同时,学生还会结合不同时间点的测量与实践活动找出更多的解决方法,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自主地建构出简单的数学模型,这对全面强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且对培养学生数学知识与能力、数学思维与创新意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此类生活化思维训练与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还可以有效开启学生的数学学习智慧与兴趣,使之在更多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最终达到培养其数学思维、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4]。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致用能力
自主探究模式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目的就是为了高质量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自主探究模式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还要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既有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鼓励学生在参与各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还要积极地进行创新性思维,将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运用到相关的活动之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5]。
如教师在完成《长方形面积》教学时,教师则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关于测量与面积计算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测量并计算自己卧室(或家)的面积,并在以“平方米”为单位计算完面积之后,再进行“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换算,以培养学生面积计算与单位换算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既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需求以及数学思维训练情况等为学生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家庭装修中的面积问题”、“果园种树的问题”等。教师在设计“家庭装修中的面积问题”为主题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一方面可以将面积、涂料使用量、涂料单价、购买涂料预算等问题整合到该实践活动之中,以强化训练学习在该活动中的计算能力、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就相关面积设计中的“陷阱”(如窗户、门等面积需要扣除)进行自主思考,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结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某一单元教学内容或是将某几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实践课业,促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去动手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使之在提升自身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意识、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更多的数学实践应用乐趣,这对培养、内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教授教育理念业已被新式的教育理念所替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地、高效地将现代教学理念应用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并为学生设计更多的、生活化的自主探究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培养与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以致用”意识,最终为提升其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仲. 浅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培养[J].神州,2018(6):201.
[2]陈芸.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探究[J].新教育时代,2018(35):79.
[3]庞金侠. 引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8(22):58.
[4]秦玉梅.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探究[J].商情,2020(6):242.
[5]石刘健. 新时期关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