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燕涛小学数学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王燕涛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亦昕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张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4-04-07

  • 陈奕彤

    善卷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成成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美琴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廖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燕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秋英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夏妍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薇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芸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莲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琳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艳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芸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佳晟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让五育融合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地生根

作者:陈奕彤  日期: 2023-02-13  点击:

让五育融合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地生根

摘要: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教师课程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新的人才观也要求以基础教育为依托,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也正是五育融合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为支撑,阐述了五育融合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五育融合实施的困境,重点探讨了推进五育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目的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数学;策略

一、五育融合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五育融合指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共同提高,其中德育是方向,有着导向性和推动性的作用,智育是智力基础,体育是健康基础,同时也是物质保障,美育和劳育对基础教育起着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育中的各个部分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五育融合的实施,保证五育的整体功能,培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对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德育方面,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科学学科的重要支撑,数学具备科学知识双刃剑的特征,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贡献力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会有利用所学知识危害社会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德育教育,进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学科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其次,在智育方面,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也是推动人类科技发展的核心学科,同时数学对培养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是教育的基础环节,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需要依赖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合理渗透体育教育,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为数学学习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对提高人类神经中枢机能具有突出的作用,可见智育体育是相互促进的。在美育方面,学生在数学课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获得数学的美感体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字、线条以及几何图形都是数学的美学的体现,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劳育方面,数学研究最终都要通过人类的生产或者生活体现出来,在数学教学中,劳育是实践和理论有效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理论知识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五育融合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最科学的回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加强对新的教育理念的实施,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五育融合实施的困境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大量的教师培训学习进行的如火如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老师都具备了五育融合的意识、习惯以及视野,并且自觉的将五育融合纳入课堂教学,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以及急于求成心态的影响,五育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牵强附会拼接五育融合

教师对五育融合的理解存在个体差异性,对五育融合的解读有时存在相对的局限性。例如有的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一味地将德智体美劳五个因素强拉硬拽应用与课堂,出现明显的拼接或者是断层的痕迹,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单纯做加法的现象是五育融合实施的一个常见误区,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认识钟表》的课,授课教师设置了音乐舞蹈环节,课堂各环节之间节奏不紧凑,显得突兀,阻碍了教学效果的实施。五育融合是要把相应的教育元素归入课堂,使课堂成为一个各个元素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可见,一体和融洽才是五育融合的本质,而非单纯的堆积元素。热闹的课堂固然吸引了孩子的兴趣,但是忽略了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的本质,因此教师一定不能在华丽糖衣的路上迷失方向,决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

2.纸上谈兵口头五育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借助口头语言渲染的形式,而不是让学生真切的体验和进行价值判断。在一个教师讲解《表内乘法》时,设计了科技节航模比赛的情境,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又相对感兴趣的情境,对引导学生热爱科技、热爱祖国感情的提升有很大的渲染效果,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环节,教师直接用语言告诉学生要去探索、热爱科技、热爱祖国,导致真实的情境中的美感烟消云散,剥夺了学生体验五育融合的机会,这种口头的五育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不到一丁点的作用。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素质提升,要瞅准时机、抓住机会,将德育内容向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渗透,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3.顾此失彼拆分五育融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五育融合,经常陷入主题活动课或者是品德教育课的陷阱,教师为了践行五育融合,追求德智体美劳各个因素的全部呈现,弱化智育的地位,致使数学课堂向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向倾斜,忽视了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了顾此失彼,阻碍了教育效果的实现,很难想象一节数学课没有数学因素会成为什么样子。实际上,五育是人的发展的目标导向层次,而学科教学属于实际操作层面,二者并不相悖,而是相互联合才能更高效的达成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五育融合,一方面需要保留学科的独特性,另一方面,需要仔细观察,找准学科特征上的五育融合切入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五育融合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理论支撑,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关注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的达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目标,需要不断推进五育融合的实施,实现由刻意融合到自然而然融合的过度。

1.深入理解五育融合的内涵

深入理解和领会五育融合的内涵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五育融合的基础和前提,针对部分教师将五育融合概念窄化的显现,教师要加强学习和钻研,改变自己的片面认识,不可习惯性地将德育理解为简单的爱国主义等价值观,将智育理解为单纯的学科教学,将体育看做考试导向下的体育学科的教学,将美育理解为美术课程或其他艺术活动,将劳动看做综合实践等体力劳动。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五育与学科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概念,五育拥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形式和层次,教师要打破狭隘的常识性认识误区,拓宽自己的思维和眼界,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接受程度,降低五育的维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除了要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技能,还要从教材中挖掘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之美、数字之美,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当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情境,切忌用总结性的语言代替学生的自我感知和体验。

2.实施五育融合要主次分明

为了避免五育融合在课堂实施中出现平均用力的现象,教师要讲究主次分明。所谓五育融合并非是无差别、同时同频地何为一个整体,其五个层面各有各自的特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有着自身潜在的发展次序以及地位。发展阶段不同、时间节点相异,都会产生不同的五育融合,如果做到面面俱到,难免就会顾此失彼,使某一方面的独特性消失,进而阻碍了融合的效果。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侧重的是知识技能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味地追求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并将其余死者与智育放在同等水平,数学课堂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学生进步也无从谈起。五育融合要求教师要仔细甄选五育的重点,寻找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恰当的时间、环境下做出最和适宜的融合。   

3.立足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教材的编纂具有其合理性、先导性,因此要加强教材的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探究一切可以对学生进行五育的教育资源,以教材中的隐形内容作为切入点,自然地进行五育融合。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中,以依据身高购买同学们的服装为教学情境,孩子们身穿中国红,教师可以顺应这一图片情境,进行德育和美育的渗透,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体验中国服饰之美,此外可以延伸到体育锻炼上,引导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这些点的渗透是自然而为之,同时也没有剥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机会,做到了主次分明,有效融合。为了推动五育融合在小学数学课堂 的有效实施,不仅要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做到教学坪一致性,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促进。此外,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是实现五育融合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了《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后,可以实行多种形式的拓展。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同学们零花钱的使用类型,并结合所学制成表格进行分析。在这一实践中,学生一方面加强了对课上统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领悟到学科学习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知识,培养了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如何有意义的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真正的将五育融合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五育融合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已成为必然趋势,实现五育融合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也成为一线小学教师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师们要加强学习和钻研,立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加强对五育融合的重视,拓宽五育融合的路径,结合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内涵,将其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机整合到一起,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技能,还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