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4-04-07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解放儿童,快乐作业
——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宜兴市张渚小学 陈奕彤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体现出了儿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在其不断的教育探索过程中,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笔者将结合陶行知先生关于“六大解放思想”以及“创造力教育”的相关论述,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解放儿童;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作为双减的一大“热门”词汇,究竟该如何实施呢?笔者深入班级,在于同学们的交流中发现,传统的作业设计让大部分学生觉得素然无味,基本停留于当天知识的巩固训练以及机械的练习题,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同学,他们认为普通的作业没有挑战性与创造性,完成作业时相对敷衍。而对于班级的学困生,他们则认为传统的作业没有趣味性,学习的兴致不高。
针对以上调查,笔者认为,传统的作业设计的变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才能解放儿童,设计出一份快乐并有意义的作业呢?笔者在实践中摸索,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和双手
大脑是产生思维的物质基础,是人们意识、思想、观念的产生地。因此,只有解放儿童的大脑,才可以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儿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样的,双手是我们创造的工具,只有解放儿童的双手,才能让儿童创造出更多的才能。
针对这一思想,笔者利用“趣味数学画”来进行作业设计,将数学与美术结合,布置了“趣味数学画出来”的绘画作业,让学生在动手绘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孩子们以绘画的方式把生活中的小故事融入到作品中,他们发挥想象力,设计出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趣味数学画。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理解数的意义、加减法的含义、数量关系对于孩子们而言是一个难题,他们缺少自主表达加减法含义的画图。学生一般以画实物为主,喜欢画小鸟、蝴蝶等美丽的生物,那如何将绘画作品与数字、加减联系起来,变成数学故事,这更需要学生去不断尝试,先把自己想说的故事通过双手画出来。在孩子们慢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下,绘画出的数学画可以是静态的,将平时抽象枯燥的数字变成一个个灵动的小精灵;也可以是动态的,用简单的动态情境图表示出加减法算式。趣味数学画外显出数学知识,让数学思维可视化,低年级的小朋友在画数学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份探究型实验作业:斜坡上的物体滚动的距离可能跟什么有关?在控制其他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滚动的距离与地面和斜面形成的角度有什么关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成作业单:坡角一定时,坡高越( ),滚得越远;当坡高一定时,坡角越( ),滚得越远;当坡长一定时,坡高( )时,滚得越远。
学生在这次作业中,表现出极强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在完成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的创造力。由此可见,解放儿童的头脑和双手可以在特定的作业中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积极思考与探索,在实践中掌握作业设计的要领。
二、解放儿童的嘴巴和眼睛
在小学阶段,观察力是创造力的起点,只有真正解放儿童的双眼,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学会观察,从而掌握数学的创造方法。因此,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孩子大胆提问,在问题的解答中,孩子们会增长知识、创造思想,进而对数学产生新的认识。
针对这一思想,笔者设计了“我的问题你来答”的作业。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因此,在教学常规的口算练习时,作为基础性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笔者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每日布置基于口头表达的计算小练习。设计好作业后,选择班级和时间发送给家长,学生每天的练习量为10道,让家长和学生以“你问我答”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学生说出算理和解题思路,完成后将视频或音频上传作业,教师在收取或观看后给出适当的评价。除此之外,笔者借此举行“口算打卡”活动,网络平台后台数据记录着学生每日完成情况,给予表现优异的孩子“口算小达人”的称号。
在口算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在观察中快速说出答案,并且要保证正确率。在这样“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充满乐趣,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的口算能力就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不仅如此,笔者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解放儿童的嘴巴,设计了“数学小讲师”作业。学生提供说课视频1个,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孩子讲解题目可以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要点及解题思路,老师和家长则是交换了角色,去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有同学选择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原来有9颗糖,妈妈又送了我6颗,那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糖呢?”在列出“9+6=?”后,她又提出了用“凑十法”解决这样的九加几问题。她说得头头是道,可见对于加法算式的含义,以及凑十法的运用,她已经充分理解了。而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不但对知识掌握得更到位了,还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了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
三、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
传统的课堂就像是一只鸟笼,孩子们身处鸟笼得不到自由,这就需要我们把学生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解放什么呢?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接触的不仅是鼓噪乏味的课本、沉闷的教室,要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日月星辰,能够让孩子们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从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目前,很多学校都把学生的时间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这就导致孩子们在课后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所在。从而,孩子们的探究意识得不到发展,创造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这样才能为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探究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
针对这一思想,笔者设计了“亲自然之叶,悟数学之趣”的作业。落叶,有大有小,有长长的,有圆圆的,有扁扁的,有尖尖的。不同的树,树叶的形状一般也是不同的,而相同的树,树叶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为了验证,孩子们收集起了落叶。
史宁中教授说过: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者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那么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树叶呢?
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按小组分类,每组各收集10片树叶,量出每一片树叶的长与宽,算出长与宽的比值。
通过研究,孩子们有了不同的发现:“我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树叶形状对比,发现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我发现比值接近的不同树叶,形状也相似。”“我发现树叶的长与宽的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树叶长与宽的比值越小,树叶的形状就越接近圆形。”
在本次的作业中,孩子们发现了自然界中也隐藏着许多有趣的规律,而且经过一次次的测量、计算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明白了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并且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与操作中不难发现,树叶的长与宽的比值与树叶的形状之间都隐藏着有趣的规律。不同的树,树叶的形状都是不同的,相同的树,树叶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
利用树叶,学生还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创作,树叶贴画、树叶手工等等,每个孩子都充满了童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孩子眼中的数学显得生动有趣。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将知识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数学作业,不仅充满乐趣,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传统的作业设计应该被淘汰,面对“双减”的大背景,作为教育者,应当正确认识“六大解放”思想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伟大意义,解放儿童的头脑和双手,令其能思、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和嘴巴,令其能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令其可以在与大自然、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学习自己渴望获得的新知识。营造良好的创造教育氛围,为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